| EN

Article 文章總覽

觀察報告
「CREATORS 五週年」圓桌討論系列 III ―― 旁觀他人創作:觀察顧問的田野
「CREATORS 五週年:將來形狀」的第三場圓桌討論會以「旁觀他人創作:觀察顧問的田野」為題,聚焦於隨創作支持系統興起伴隨而生的各式創作陪伴者、創作顧問、戲劇構作、觀察員等新角色,探討其角色定位、工作方式、與創作者的關係等各種面向,以及是否有哪些新的可能性。
發布日期2023.03.28
CREATORS圓桌系列觀察員評論
觀察報告
「CREATORS 五週年」圓桌討論系列 II ――後台書寫:計畫過程的觀察寫作
「CREATORS 五週年」圓桌系列討論會第二場「後台書寫:計畫過程的觀察寫作」聚焦於「CREATORS計畫」過程的觀察寫作,從創作過程中的第三人視角書寫展開,就觀察書寫者的角色、書寫中的倫理與政治來共同思辨與討論。
發布日期2023.03.27
CREATORS圓桌系列觀察員評論
觀察報告
「CREATORS 五週年」圓桌討論系列 I ――創作支持系統的現況與未來
「CREATORS 五週年:將來形狀」的第一場圓桌討論會以「創作支持系統的現況與未來」為主題,透過從公立機關到民間組織中所推動各式「創作支持系統」的計畫統籌與策劃執行者的角度,就創作支持計畫的實踐、效益與困境展開討論。
發布日期2023.03.26
CREATORS創作支持系統圓桌系列機構
觀察報告
觀察藝術人類學實驗:追憶水消逝的時間感
作者記錄著他從旁觀「海水遇場:島嶼潮濕美學」計畫的成員們對深時間(deep time)的初探,除了謝一誼的人類學田野工作之外,及其以「有機鬆合作」方式開展與四位創作者的計畫。
發布日期2023.03.21
CREATORS 2022深時間潮濕美學
觀察報告
技術在藝術中如何被超限?《如果,家族旅行:一個世界(2022)》的動員與整合
《如果,家族旅行:一個世界(2022)》這項以跨地田調、書寫、影像、聲響實驗集結而成的計畫,最後發展成有著不同界面的作品化輸出。扣合「超限社會」念茲在茲的命題之一:「運用技術創造新的美學體驗」――究竟何以在本作中得到實踐?
發布日期2023.03.15
CREATORS她的實驗室空間集超限社會
駐地
記一件封存50年的地景作品:羅伯.史密森與「Sonsbeek 71」
我造訪了荷蘭埃門(Emmen)因適逢50周年,而重新開放的地景藝術作品《破碎的圓/螺旋坡》(Broken Circle/Spiral Hill),而這也是地景藝術先鋒羅伯.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生前在歐陸完成的最後一件作品。
發布日期2023.03.08
Robert SMITHSONSonsbeek地景藝術
駐地
教育推廣,土生土長――ACAC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YCAM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的經驗
位於日本本州東北的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位於本州的西南方的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皆落成於2000年初。本文介紹兩機構分別針對藝術教育和在地社群的連結,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藝術與公眾的關係。
發布日期2023.03.01
藝術教育藝術機構
駐地
探索得以再現現實的藝術:2022 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下)
本文續談第35屆IDFA,聚焦在電影院放映之外的多元展映形式,以及影展的其他產業機制,並藉由紀錄片影展的多樣發展,對影展的策展與紀錄片產業運作提出觀察。
發布日期2023.02.23
影像影展現實紀錄片
駐地
時代的透鏡,影像的力量:2022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上)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紀錄片影展暨產業活動。本文選介2022年第35屆的IDFA中幾部重要影片,以及眾導演們透過大銀幕告訴著我們,無論一個多好或多不好的時代,影像的力量,足以穿越生死、時空。
發布日期2023.02.21
影像影展歷史紀錄片
觀察報告
做一本「地方自造」的臺語繪本
近幾年本土語言的復興成為顯學,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符合在地需求的教材便是其中的關鍵之一。本文便是以在地社群參與共創的一本臺語繪本為核心,記述如何編寫出一套既「在地」又可以「活用」的母語教材的過程。
發布日期2023.02.15
母語復興繪本語言
觀察報告
行經臺灣史地的點滴蒙太奇:畸零地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異地共時號列車」
畸零地工作室的「異地共時號列車」是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串聯起各個大小社群與單位,共同推動文化部的國家級資料庫「國家文化記憶庫」活用的藝術行動計畫。
發布日期2023.02.09
文化記憶檔案開放
觀察報告
臺灣美感教育的塑形――公私協力的「美感教育」經驗談
美感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透過教育培養學童的美感?這些又能帶給兒童怎麼樣的成長經驗與累積?而臺灣又是如何透過政府、民間企業、學校三方合作,讓美感教育深根於兒童教育之中的。
發布日期2023.02.07
基金會美感教育藝術教育
駐地
到不了的遠方?金門爭取文化平權的漫漫長路
文化不是福利、不是特權、更不是奢侈品,它是每個人、每位國人都應該要能平等享有的權利。那麼在臺灣,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平等享有、能夠輕易選擇的權利嗎?本文錨定金門,談談這條文化平權路。
發布日期2023.01.31
文化平權文化近用金門
觀察報告
混種、跨界的現代儀典:側記「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
相對於常見的搖滾、電音音樂祭,像「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這樣結合聲音、影像藝術家、論壇,同時在音樂類型光譜中又展現較小眾音樂類型的音樂祭並不常見,而這場為期四日的活動卻呈現出多樣性、混種與跨界的風景。
發布日期2023.01.19
實驗聲波薩滿論壇音樂祭
群像
全球情感景觀裡的吟遊者:專訪藝術家哈桑.汗
藝術家哈桑.汗(Hassan KHAN)如同一位漫遊於全球當代藝術與音樂創作情感場景裡的「吟遊詩人」,藉由這次的專訪,和我們聊聊他的創作,以及與其創作脈絡十分相關的普普藝術、民粹主義(populism),以及身分認同等議題。
發布日期2023.01.17
嘻哈情感景觀民粹主義聲波薩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