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Article 文章總覽

駐地
記一件封存50年的地景作品:羅伯.史密森與「Sonsbeek 71」
我造訪了荷蘭埃門(Emmen)因適逢50周年,而重新開放的地景藝術作品《破碎的圓/螺旋坡》(Broken Circle/Spiral Hill),而這也是地景藝術先鋒羅伯.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生前在歐陸完成的最後一件作品。
發布日期2023.03.08
Robert SMITHSONSonsbeek地景藝術
駐地
教育推廣,土生土長――ACAC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YCAM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的經驗
位於日本本州東北的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位於本州的西南方的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皆落成於2000年初。本文介紹兩機構分別針對藝術教育和在地社群的連結,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藝術與公眾的關係。
發布日期2023.03.01
藝術教育藝術機構
駐地
探索得以再現現實的藝術:2022 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下)
本文續談第35屆IDFA,聚焦在電影院放映之外的多元展映形式,以及影展的其他產業機制,並藉由紀錄片影展的多樣發展,對影展的策展與紀錄片產業運作提出觀察。
發布日期2023.02.23
影像影展現實紀錄片
駐地
時代的透鏡,影像的力量:2022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上)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紀錄片影展暨產業活動。本文選介2022年第35屆的IDFA中幾部重要影片,以及眾導演們透過大銀幕告訴著我們,無論一個多好或多不好的時代,影像的力量,足以穿越生死、時空。
發布日期2023.02.21
影像影展歷史紀錄片
觀察報告
做一本「地方自造」的臺語繪本
近幾年本土語言的復興成為顯學,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符合在地需求的教材便是其中的關鍵之一。本文便是以在地社群參與共創的一本臺語繪本為核心,記述如何編寫出一套既「在地」又可以「活用」的母語教材的過程。
發布日期2023.02.15
母語復興繪本語言
觀察報告
行經臺灣史地的點滴蒙太奇:畸零地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異地共時號列車」
畸零地工作室的「異地共時號列車」是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串聯起各個大小社群與單位,共同推動文化部的國家級資料庫「國家文化記憶庫」活用的藝術行動計畫。
發布日期2023.02.09
文化記憶檔案開放
觀察報告
臺灣美感教育的塑形――公私協力的「美感教育」經驗談
美感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透過教育培養學童的美感?這些又能帶給兒童怎麼樣的成長經驗與累積?而臺灣又是如何透過政府、民間企業、學校三方合作,讓美感教育深根於兒童教育之中的。
發布日期2023.02.07
基金會美感教育藝術教育
駐地
到不了的遠方?金門爭取文化平權的漫漫長路
文化不是福利、不是特權、更不是奢侈品,它是每個人、每位國人都應該要能平等享有的權利。那麼在臺灣,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平等享有、能夠輕易選擇的權利嗎?本文錨定金門,談談這條文化平權路。
發布日期2023.01.31
文化平權文化近用金門
觀察報告
混種、跨界的現代儀典:側記「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
相對於常見的搖滾、電音音樂祭,像「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這樣結合聲音、影像藝術家、論壇,同時在音樂類型光譜中又展現較小眾音樂類型的音樂祭並不常見,而這場為期四日的活動卻呈現出多樣性、混種與跨界的風景。
發布日期2023.01.19
實驗聲波薩滿論壇音樂祭
群像
全球情感景觀裡的吟遊者:專訪藝術家哈桑.汗
藝術家哈桑.汗(Hassan KHAN)如同一位漫遊於全球當代藝術與音樂創作情感場景裡的「吟遊詩人」,藉由這次的專訪,和我們聊聊他的創作,以及與其創作脈絡十分相關的普普藝術、民粹主義(populism),以及身分認同等議題。
發布日期2023.01.17
嘻哈情感景觀民粹主義聲波薩滿
觀察報告
《寫給滅絕時代》:既國際又在地的永續劇場
我們對於滅絕的想像是什麼?年復一年,氣候危機帶來的災害與物種滅亡使末日圖像更加清晰可見。《寫給滅絕時代》一劇便是在這樣的基礎下,透過劇場行動所進行反省與跨國實踐。
發布日期2023.01.12
永續劇場淨零排放環境永續藝術行動
駐地
荷蘭媒體文化中心IMPAKT策展駐村筆記
荷蘭媒體藝術中心IMPAKT的這項策展的線上駐村有點類似參與一場為期近半年的課程,藉此能讓世界各地不同的年輕策展人和資深策展人連結並交流,深入地就策展提案回應與思辯。
發布日期2023.01.10
IMPAKT後真相策展駐村
觀察報告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音樂?
新南向政策施行後,許多藝文單位積極辦理相關活動,然有些活動仍落入「為多元而多元」窠臼,甚或「為一體而多元」的意識形態服務。而又該如何在多元文化活動中,讓移民/移工成為主體,而非被展示的客體?
發布日期2023.01.04
多元文化新住民移工音樂
觀察報告
軟體為何是「軟」的?淺介軟體研究
或許有一天寫程式會像按快門那樣容易。每日都會使用到的軟體並非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們該如何思考這些充斥於日常生活中的各式介面,又該如何進行軟體研究?掀開介面背後層層結構的思維方式。
發布日期2022.12.28
科技網路文化軟體研究
駐地
社區藝術只是「圍爐取暖」嗎?芝加哥 Rebuild Foundation 的啟示
在圍爐與不圍爐的矛盾下,芝加哥的Rebuild Foundation 採取了一種怎樣的手法,這手法帶給參加者怎樣的經驗,它又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
發布日期2022.12.22
Rebuild Foundation文化平權社區參與非裔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