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Wave 短波 更多
Article 最新文章 更多
觀察報告
網路/網絡藝術起源的多重版本
網路/網絡藝術(internet art/net.art)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呢?是誰最早將網路當作藝術創作的媒材,將網站本身視為藝術作品,或是以「網路文化」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是藝術史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意識。然而,這個問題預設了一個藝術流派具有單一的源頭,並帶有強調「誰是第一」的競爭心理。
發布日期2025.02.13
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網路策展模式的轉型:從單一中心到多中心的可能性
1990年代,臺灣網路開始逐漸普及,進入數位全球化時代。網際網路的出現帶來新的社會關係,也使藝術創作和展覽策劃發展出創新的模式。
發布日期2025.02.06
策展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當語言開始跳串:講述表演的變形與逃竄
在臺灣,講述表演更多地與研究型藝術(以及補助導向)串聯。在這種形式中,講述的轉譯不僅軟化了那些生硬的檔案,更融入了藝術家親身參與的表演性元素。
發布日期2025.01.24
C-LAB講述表演
觀察報告
那不是小甜甜布蘭妮:陰性天后的悲劇文本與島嶼酷兒夢囈
當陰性天后的學術系譜甚至出現了「卡卡女性主義」的時刻,布蘭妮已經徹底成了世界的碎片。這樣的一種悲劇生命,到底要怎麼再(被)創造出任何賦權主體的生命政治或理論產能?大概是不可能了吧。
發布日期2024.12.09
女性主義流行文化酷兒陰性天后
駐地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影像實驗?從沖印室文化談起
實驗電影史研究方興未艾,也早已進入電影節、美術館的展示體系,但是「藝術家自營沖印室」所維繫的「集體」,仍抗拒被其他類型的機構輕易吸納。更精確地說,沖印室的實驗旨趣一體兩面且難以取代。
發布日期2024.12.04
實驗電影影像沖印室
觀察報告
關於革命與浪漫主義:從《告別⸺到南方去》到《黑色 ANARCHISM WALKERS⸺在詩與革命之間遊走的黑色青年》
2024年10月的第一個週末,牯嶺街小劇場一、二樓同時上演了兩場演出,頌詠「石板床上的耶穌」的《告別⸺到南方去》,以及召喚孤魂降身受肉歸來的《黑色》,分別演繹了某種關於革命的浪漫。
發布日期2024.11.20
劇場左翼浪漫主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