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假色、假圖、假議題? ⸺陽春麵研究舍提出的圖像生成與情感偏誤課題
陽春麵研究舍這次在「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的提案「宇宙探索號──迷人的假色與量化的情感」,分為「天文」與「人工智慧」兩個軸線。
發布日期2025.03.06
AICREATORS 2024天文學
觀察報告
在虛擬之中尋找飄移的根⸺「虛擬尋根計畫:人機協作拼湊的網路演義」計畫觀察報告
「虛擬尋根計畫:人機協作拼湊的網路演義」,延續貳進過去幾年以資料視覺化與即時城市資訊參數串接,打造線上虛擬生態系為主的創作手法,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探索網路發展史。
發布日期2025.03.03
AICREATORS 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
觀察報告
打造一身虛構而理想的乾爽⸺胡乘祥「ClotCloth⸺生物材料基的耐水織品方案」
藝術家胡乘祥「ClotCloth⸺生物材料基的耐水織品方案」試圖在工作室製作只利用生物材料的ClotCloth,製作具合理耐用性且可自然降解不留遺禍的耐水織品。此計畫環繞ClotCloth的實現與相關實驗發展。
發布日期2025.03.03
CREATORS 2024實驗
觀察報告
________的發聲練習:楊雨樵「狀聲詞的家屋」建造工程
藝術家楊雨樵意識到在當代情境中,狀聲詞在華語文的使用上逐漸式微,這些經驗都促使他展開為期一年的「狀聲詞的家屋:民眾居留空間之聲響—物態的採集、書寫與發聲計畫」。
發布日期2025.03.03
CREATORS 2024聲音
觀察報告
打太極,取交集⸺吳梓安與林亭君的「身體攝製場」
林亭君、吳梓安兩位藝術家在計畫標題的後方再加上「攝製」,這具身體被附加上多重的命題,他們細分與歸納「電影中的三種身體」:影像中再現的身體、觀眾的身體(如放映中的身體感、使用技術物件的身體經驗)、影像/螢(銀)幕的身體(膠卷的有機性、螢〔銀〕幕載體的可變性等)。在進駐C-LAB的尾聲,林亭君、吳梓安製作了一本圖文並茂的小誌,當中以關鍵字收攏這一年來「身體攝製場」所觸及的思考。
發布日期2025.03.03
CREATORS 2024攝影身體
觀察報告
網路/網絡藝術起源的多重版本
網路/網絡藝術(internet art/net.art)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呢?是誰最早將網路當作藝術創作的媒材,將網站本身視為藝術作品,或是以「網路文化」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是藝術史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意識。然而,這個問題預設了一個藝術流派具有單一的源頭,並帶有強調「誰是第一」的競爭心理。
發布日期2025.02.13
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網路策展模式的轉型:從單一中心到多中心的可能性
1990年代,臺灣網路開始逐漸普及,進入數位全球化時代。網際網路的出現帶來新的社會關係,也使藝術創作和展覽策劃發展出創新的模式。
發布日期2025.02.06
策展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當語言開始跳串:講述表演的變形與逃竄
在臺灣,講述表演更多地與研究型藝術(以及補助導向)串聯。在這種形式中,講述的轉譯不僅軟化了那些生硬的檔案,更融入了藝術家親身參與的表演性元素。
發布日期2025.01.24
C-LAB講述表演
觀察報告
那不是小甜甜布蘭妮:陰性天后的悲劇文本與島嶼酷兒夢囈
當陰性天后的學術系譜甚至出現了「卡卡女性主義」的時刻,布蘭妮已經徹底成了世界的碎片。這樣的一種悲劇生命,到底要怎麼再(被)創造出任何賦權主體的生命政治或理論產能?大概是不可能了吧。
發布日期2024.12.09
女性主義流行文化酷兒陰性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