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CREATORS 2018
檔案
影像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群像
李勇志人間異語:做藝術跟做環保,都是從表面功夫開始
在藝術創作與環保稽查員看似不相干的工作之間,李勇志似乎在並行的過程中找到某種節奏感,甚至更進一步的尋覓出一種相似性。
發布日期
2022.08.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訪談集
物質
落漆美學
群像
專訪徐聖凱:數據與面相轉譯的自我
我們在網路上的數位足跡建構了什麼樣的自我?是否能將這些數據資料結合傳統面相學,借助演算法與可視化的手段,讓這些生活在數位環境中的孿生自我現形?
發布日期
2022.08.18
CREATORS 2022
CREATORS訪談集
數位孿生
觀察報告
沒有說完的故事――與《明白歌》走訪縣市觀察
再拒劇團的《明白歌》特別選與政治受難者相關的不同縣市、走訪各地進行巡迴演出;邀請學者、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家屬於演後分享。他們將故事送回發生地,邀請觀眾說出自己的故事,而我們也有了再一次看見歷史的機會。
發布日期
2022.08.17
再拒劇團
白色恐怖
表演藝術
轉型正義
駐地
山川、溪谷與林蔭: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水療浴場駐村
在Nairs駐村生活的兩個月是無比輕盈且清爽的。或許阿爾卑斯山的岩泉水仍在此地不斷地施展著它獨有的療效,滋養著創作的疲憊、苦難與憂傷。
發布日期
2022.08.10
Fundaziun Nairs
藝術機構
駐村
觀察報告
不只是音樂節:邁向共生之前,為了臺灣歷史記憶的藝術行動與嘗試
族群與歷史脈絡繁複的臺灣,距離真正達成「共生」或許尚有漫漫長路,至少時至今日,臺灣仍有一群人奮力邁開步伐,藉由更加多元有機的形式,努力的反映臺灣的每個當下、記取過往,並付諸實踐。
發布日期
2022.08.03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人權
共生音樂節
記憶
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從日光到劇場、健康優生到情慾醜怪:德國解放身體文化初探
本文探觸兩世紀以來在德國所交會發展的身體文化運動,其廣布的實踐者與實踐能量,仍大量影響著德國地下文化、德國現當代舞蹈的發展。
發布日期
2022.07.26
接觸即興節
解放身體文化
身體文化
群像
文化就是生活:專訪暗坑文化工作室吳柏瑋
由吳柏瑋成立的「暗坑文化工作室」,以追索、建檔及傳承在地人文歷史為主要任務,希望建立起屬於「暗坑人」的文化認同,循序漸進的讓人們從文化的外部觀看者,變成文化內容的建構與延續者。
發布日期
2022.07.21
地方創生
文化工作
暗坑文化工作室
駐地
府城的歌聲,印尼移人的音樂場景
移工不再是一群面貌模糊的外地人,音樂讓他們成為性格鮮明的獨立個體,用歌聲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音樂足跡,更將府城生活的集體記憶,傳唱到更遠的他方。
發布日期
2022.07.14
文化
移工
空間
音樂
觀察報告
隱現的目光:關於常民攝影(Vernacular Photography)的初步探勘
若傳統攝影史書寫是以聚焦的眼光劃定「藝術的」研究進路,那「常民攝影」便是點亮多盞燈火,試圖打開流動且交纏的社會文化場域。
發布日期
2022.07.12
常民攝影
攝影史
社會
視覺文化
駐地
那些東莒島上「喫飽卡閒」的晃遊者
藝術島活動的舉辦如預期地招來觀光客,而我更在意那些一起生活過的島民們最近過得好嗎?藝文盛會如浪拍岸即退的這段時間裡,他們是否受到了影響,而是否又真的在意?
發布日期
2022.07.06
文化
聚落
藝術進駐
馬祖
駐地
截然不同的「美式」音樂現場:從學習者到教學者
在美國紐約與西維吉尼亞兩地,截然不同的文化情境與從學習者到教學者的身分轉換,改變著作者所見的視野,以及對於音樂文化的思考。
發布日期
2022.06.28
教育
文化生態系
音樂
駐地
鏡頭下的新常態:隔離、生活焦慮與飲食疫象
自COVID-19疫情以來,歷經隔離、解隔的人們,因為這場世紀之疫轉變了過往的生活情景,而飲食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環節,也延伸出各式因應做法,本文作者自創了「飲食疫象」一詞,嘗試以微觀的角度探究疫情對人的種種影響。
發布日期
2022.06.15
《隔離日子》
COVID-19
食景
觀察報告
藝術魂的逐利之旅,典當一個新開始
離開待了一陣子的藝術產業,一心想嘗試新的生活型態。在因緣際會之下,我獲得到當鋪實習的機會。面對困惑的我,面試官只跟我說:藝術對鑑價有幫助。
發布日期
2022.06.01
公設質舖倉庫
無盡藏
鑑定
觀察報告
Proof of What?三檔區塊鏈主題展覽在歐洲
本文介紹三檔以「共識算法」為標題的展覽,藉由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的創作,探討區塊鏈所涉及的觀念與議題。
發布日期
2022.05.19
NFT
區塊鏈
技術
藝術
駐地
治理之外:烏蘭巴托路上觀察
蒙古與臺灣座落在同一個經度區間,兩個國度間沒有時差,也正因此更加重了劇烈的「時差」,我似乎在走訪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環球旅行。
發布日期
2022.05.11
城市
現代化
蒙古
離散
6
7
8
9
10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