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影像
CREATORS 2018
檔案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觀察報告
在虛實邊界堆疊歷史的空缺⸺「聑蝶文教基金會」計畫觀察報告
阮永翰的「聑蝶文教基金會」計畫,始自2022開始設定的虛構生物「聑蝶」。他試圖從形象化的傷痛記憶中,結合民間信仰、文學創作及文獻資料,尋找空缺在擬人化的投射與變形。
發布日期
2025.03.06
CREATORS 2024
歷史
觀察報告
李銘宸的體育課⸺編舞、編碼、編織、編輯
李銘宸在C-LAB的計畫「動作與動作的圖像」,始於一個核心命題:我們的身體正在消失。這個命題揭示了他對於當代身體狀態的敏感與觀察,也成為貫穿整個創作過程的主軸。
發布日期
2025.03.06
CREATORS 2024
身體
觀察報告
以話語描圖並看見暗面⸺陳哲偉在C-LAB的「臨時精神會所」
藝術家陳哲偉在「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聚焦的對象從精神疾病經驗者本身轉移,擴張至經驗者們可以選擇前往、具有復健功能的「會所」。
發布日期
2025.03.06
CREATORS 2024
觀察報告
假色、假圖、假議題? ⸺陽春麵研究舍提出的圖像生成與情感偏誤課題
陽春麵研究舍這次在「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的提案「宇宙探索號──迷人的假色與量化的情感」,分為「天文」與「人工智慧」兩個軸線。
發布日期
2025.03.06
AI
CREATORS 2024
天文學
觀察報告
在虛擬之中尋找飄移的根⸺「虛擬尋根計畫:人機協作拼湊的網路演義」計畫觀察報告
「虛擬尋根計畫:人機協作拼湊的網路演義」,延續貳進過去幾年以資料視覺化與即時城市資訊參數串接,打造線上虛擬生態系為主的創作手法,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探索網路發展史。
發布日期
2025.03.03
AI
CREATORS 2024
未來媒體藝術節
觀察報告
打造一身虛構而理想的乾爽⸺胡乘祥「ClotCloth⸺生物材料基的耐水織品方案」
藝術家胡乘祥「ClotCloth⸺生物材料基的耐水織品方案」試圖在工作室製作只利用生物材料的ClotCloth,製作具合理耐用性且可自然降解不留遺禍的耐水織品。此計畫環繞ClotCloth的實現與相關實驗發展。
發布日期
2025.03.03
CREATORS 2024
實驗
觀察報告
________的發聲練習:楊雨樵「狀聲詞的家屋」建造工程
藝術家楊雨樵意識到在當代情境中,狀聲詞在華語文的使用上逐漸式微,這些經驗都促使他展開為期一年的「狀聲詞的家屋:民眾居留空間之聲響—物態的採集、書寫與發聲計畫」。
發布日期
2025.03.03
CREATORS 2024
聲音
觀察報告
打太極,取交集⸺吳梓安與林亭君的「身體攝製場」
林亭君、吳梓安兩位藝術家在計畫標題的後方再加上「攝製」,這具身體被附加上多重的命題,他們細分與歸納「電影中的三種身體」:影像中再現的身體、觀眾的身體(如放映中的身體感、使用技術物件的身體經驗)、影像/螢(銀)幕的身體(膠卷的有機性、螢〔銀〕幕載體的可變性等)。在進駐C-LAB的尾聲,林亭君、吳梓安製作了一本圖文並茂的小誌,當中以關鍵字收攏這一年來「身體攝製場」所觸及的思考。
發布日期
2025.03.03
CREATORS 2024
攝影
身體
觀察報告
網路/網絡藝術起源的多重版本
網路/網絡藝術(internet art/net.art)的起源和歷史是什麼呢?是誰最早將網路當作藝術創作的媒材,將網站本身視為藝術作品,或是以「網路文化」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是藝術史中常見的一個問題意識。然而,這個問題預設了一個藝術流派具有單一的源頭,並帶有強調「誰是第一」的競爭心理。
發布日期
2025.02.13
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網路策展模式的轉型:從單一中心到多中心的可能性
1990年代,臺灣網路開始逐漸普及,進入數位全球化時代。網際網路的出現帶來新的社會關係,也使藝術創作和展覽策劃發展出創新的模式。
發布日期
2025.02.06
策展
網路文化
觀察報告
當語言開始跳串:講述表演的變形與逃竄
在臺灣,講述表演更多地與研究型藝術(以及補助導向)串聯。在這種形式中,講述的轉譯不僅軟化了那些生硬的檔案,更融入了藝術家親身參與的表演性元素。
發布日期
2025.01.24
C-LAB
講述表演
觀察報告
那不是小甜甜布蘭妮:陰性天后的悲劇文本與島嶼酷兒夢囈
當陰性天后的學術系譜甚至出現了「卡卡女性主義」的時刻,布蘭妮已經徹底成了世界的碎片。這樣的一種悲劇生命,到底要怎麼再(被)創造出任何賦權主體的生命政治或理論產能?大概是不可能了吧。
發布日期
2024.12.09
女性主義
流行文化
酷兒
陰性天后
駐地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影像實驗?從沖印室文化談起
實驗電影史研究方興未艾,也早已進入電影節、美術館的展示體系,但是「藝術家自營沖印室」所維繫的「集體」,仍抗拒被其他類型的機構輕易吸納。更精確地說,沖印室的實驗旨趣一體兩面且難以取代。
發布日期
2024.12.04
實驗電影
影像
沖印室
觀察報告
關於革命與浪漫主義:從《告別⸺到南方去》到《黑色 ANARCHISM WALKERS⸺在詩與革命之間遊走的黑色青年》
2024年10月的第一個週末,牯嶺街小劇場一、二樓同時上演了兩場演出,頌詠「石板床上的耶穌」的《告別⸺到南方去》,以及召喚孤魂降身受肉歸來的《黑色》,分別演繹了某種關於革命的浪漫。
發布日期
2024.11.20
劇場
左翼
浪漫主義
革命
駐地
另一種獨立電影院:不只是放映與空間經營,更是建立社群連結的藝術
今年夏天,筆者到柏林參與獨立電影空間「SİNEMA TRANSTOPIA」舉辦的第二屆「Cinema of Commoning」研討會。與其說是正經八百的研討會,它更像是一場電影空間經營者的同好會。
發布日期
2024.11.13
社群
空間
電影
1
2
3
4
5
10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