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影像
CREATORS 2018
檔案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觀察報告
Proof of What?三檔區塊鏈主題展覽在歐洲
本文介紹三檔以「共識算法」為標題的展覽,藉由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的創作,探討區塊鏈所涉及的觀念與議題。
發布日期
2022.05.19
NFT
區塊鏈
技術
藝術
駐地
治理之外:烏蘭巴托路上觀察
蒙古與臺灣座落在同一個經度區間,兩個國度間沒有時差,也正因此更加重了劇烈的「時差」,我似乎在走訪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環球旅行。
發布日期
2022.05.11
城市
現代化
蒙古
離散
觀察報告
文化失根,當「地下臺灣」遇上遷葬
墓仔(bōng-á),一個臺灣人熟悉又陌生的詞。然而,每一門墳墓都反映著當時的工藝、習俗、經濟人文與地貌環境,更可說是先人留給後世最豐厚的文化資本,是臺灣百餘年歷史與靈魂所匯聚的精華,更是臺灣人珍貴的文化瑰寶。
發布日期
2022.05.04
墓葬文化
文化資產
暗坑
歷史
群像
「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返鄉?戲水?那些一躍而下的勇氣
過去曾至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島國從事農業技術援助工作的陳科廷,返臺後走進部落、村莊收集更多人與自然共生的傳統智慧,近年回到家鄉新北市坪林,成立了「採集人共作室」,實踐永續生活的價值理念。
發布日期
2022.04.27
採集
採集人共作室
植物
永續
觀察報告
設計被大眾凝視下的日常撕裂,躺在美學的意識形態幻覺中
城市人早習慣活在視覺符號之中,身上扛起各式各樣的文化包袱,場所為美學提供了最大的空間。而讀醫科的人治療外傷,寫字的人可以撫平心傷,勇敢的人當先鋒,組識者當後援。那麼做設計的人呢?
發布日期
2022.04.20
社會
美學
設計
觀察報告
找尋自身的創作方法――花逸芯創研計畫「聲迷耳眩」
「錯視的例子俯拾皆是,也較常被注意到,而錯聽卻不容易被發現。」花逸芯的CREATORS創研計畫「聲迷耳眩」即是從「錯聽」出發,探索聲音中創作的可能性。
發布日期
2022.04.13
CREATORS 2021
聲音
錯聽
觀察報告
神的願力與人的業力:朱駿騰、黃艾倫、黃詩珊「陰合幽冥――從邊界浮動性探索漂泊的有機韻律」
「陰合幽冥」計畫藉由這一個守護、庇佑地方的土地公神明,以及彳亍社子島上,各式尋尋覓覓的人,來重新檢視這片土地長年的滯留命運。
發布日期
2022.04.07
CREATORS 2021
土地
社子島
神明
觀察報告
自然、超自然與一張無盡的歌單:與「引爆火山工程」的淡水基隆河半日遊
我所參與的這個小出航計畫來自於「引爆火山工程」,他們近年致力上山下海,翻轉社會與自然、人類及其周圍生態的位階,並嘗試從中找出找出科學和非科學之間的模糊領域。
發布日期
2022.03.30
CREATORS 2021
實驗
生態
跨領域
觀察報告
為自己量身打造一款更直覺的數位創作工具,談李亦凡「瘋狂影像工具」
李亦凡形容過往的創作過程,如同一位鋼琴家在彈奏無法即時發出聲音的琴鍵,過程反覆且不直覺。希望可以透過創作工具的開發,捕捉那些創作中的靈光,打造出一個更為靈活、自由的創作狀態。
發布日期
2022.03.23
CREATORS 2021
瘋狂影像工具
系統
音像實驗
觀察報告
孫中山與我何干――原民性與更基進的原住民族紀念日
在一個原民性先於殖民的世界裡,向權力質問的對話始終存在,沒有一個殖民者能夠衣冠整齊的從這些質問中逃脫。從這個起始點,我們可以向國家及其體制發出挑戰,讓它更平等、讓它更開放。
發布日期
2022.03.16
原住民
原住民性
文化路徑
族語復振
殖民
觀察報告
自然主體的返現:王世偉「打造感官生態系――《弱者》舞台與聲音裝置研發計畫」
王世偉以「打造感官生態系――《弱者》舞台與聲音裝置研發計畫」期望能夠排除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還原自然生態中各種狀態彼此滲透影響的網絡,並試圖提出一種共生共存的樣態。
發布日期
2022.03.09
CREATORS 2021
人類世
生態
自然
觀察報告
如果熟悉是一切的開端,那麼在此之前呢?――「石在工作隊」引導下的馬崗漫遊
大部分進行田野工作的研究者、組織者和藝術家,都能體會那種慢慢鑲嵌進環境的過程。當這個過程展開,熟悉感讓我們開始在特定結構下成為行動者。不過,在那個熟悉感發生之前呢?
發布日期
2022.03.02
CREATORS 2021
田野調查
藝術行動
馬崗
觀察報告
喪失的預感與想望――日本家族攝影的轉向
「家族攝影體現了人生最初與他人產生連結的開端。」本文討論從攝影術發明之初,家族攝影是如何被視作重要的題材之一,乃至在日本攝影中的家族影像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演變與流轉。
發布日期
2022.02.24
家族攝影
攝影
日本
觀察報告
唱我們自己的歌――印尼移工音樂場景觀察
臺灣六成以上的外籍船員來自印尼,這群海之子以歌謠聚首,用音樂興嘆生活困頓、思念遠方家人。音樂不只是記錄媒介,也帶他們走得更遠,在異語圍繞的汪洋中,以歌建立一個連結彼此的音樂飛地。
發布日期
2022.02.16
Trans/Voices Project
移工
藝術
音樂
駐地
雙城記和混種飼育術:達爾文 X 臺東
因為奇妙的因緣際會,串起了澳洲北領地的首府達爾文(Darwin)和臺東兩座城市的生活經驗,也在堆疊混搭的文化混種中看見嚴肅的文化議題。
發布日期
2022.02.09
文化
臺東
融合
達爾文
7
8
9
10
11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