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影像
CREATORS 2018
檔案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觀察報告
行經臺灣史地的點滴蒙太奇:
畸零地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異地共時號列車」
畸零地工作室的「異地共時號列車」是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串聯起各個大小社群與單位,共同推動文化部的國家級資料庫「國家文化記憶庫」活用的藝術行動計畫。
發布日期
2023.02.09
文化記憶
檔案
開放
觀察報告
臺灣美感教育的塑形――公私協力的「美感教育」經驗談
美感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透過教育培養學童的美感?這些又能帶給兒童怎麼樣的成長經驗與累積?而臺灣又是如何透過政府、民間企業、學校三方合作,讓美感教育深根於兒童教育之中的。
發布日期
2023.02.07
基金會
美感教育
藝術教育
駐地
到不了的遠方?金門爭取文化平權的漫漫長路
文化不是福利、不是特權、更不是奢侈品,它是每個人、每位國人都應該要能平等享有的權利。那麼在臺灣,文化是我們每個人都平等享有、能夠輕易選擇的權利嗎?本文錨定金門,談談這條文化平權路。
發布日期
2023.01.31
文化平權
文化近用
金門
觀察報告
混種、跨界的現代儀典:側記「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
相對於常見的搖滾、電音音樂祭,像「立方論壇音樂祭――聲波薩滿」這樣結合聲音、影像藝術家、論壇,同時在音樂類型光譜中又展現較小眾音樂類型的音樂祭並不常見,而這場為期四日的活動卻呈現出多樣性、混種與跨界的風景。
發布日期
2023.01.19
實驗
聲波薩滿
論壇
音樂祭
群像
全球情感景觀裡的吟遊者:
專訪藝術家哈桑.汗
藝術家哈桑.汗(Hassan KHAN)如同一位漫遊於全球當代藝術與音樂創作情感場景裡的「吟遊詩人」,藉由這次的專訪,和我們聊聊他的創作,以及與其創作脈絡十分相關的普普藝術、民粹主義(populism),以及身分認同等議題。
發布日期
2023.01.17
嘻哈
情感景觀
民粹主義
聲波薩滿
觀察報告
《寫給滅絕時代》:既國際又在地的永續劇場
我們對於滅絕的想像是什麼?年復一年,氣候危機帶來的災害與物種滅亡使末日圖像更加清晰可見。《寫給滅絕時代》一劇便是在這樣的基礎下,透過劇場行動所進行反省與跨國實踐。
發布日期
2023.01.12
永續劇場
淨零排放
環境永續
藝術行動
駐地
荷蘭媒體文化中心IMPAKT策展駐村筆記
荷蘭媒體藝術中心IMPAKT的這項策展的線上駐村有點類似參與一場為期近半年的課程,藉此能讓世界各地不同的年輕策展人和資深策展人連結並交流,深入地就策展提案回應與思辯。
發布日期
2023.01.10
IMPAKT
後真相
策展
駐村
觀察報告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音樂?
新南向政策施行後,許多藝文單位積極辦理相關活動,然有些活動仍落入「為多元而多元」窠臼,甚或「為一體而多元」的意識形態服務。而又該如何在多元文化活動中,讓移民/移工成為主體,而非被展示的客體?
發布日期
2023.01.04
多元文化
新住民
移工
音樂
觀察報告
軟體為何是「軟」的?淺介軟體研究
或許有一天寫程式會像按快門那樣容易。每日都會使用到的軟體並非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們該如何思考這些充斥於日常生活中的各式介面,又該如何進行軟體研究?掀開介面背後層層結構的思維方式。
發布日期
2022.12.28
科技
網路文化
軟體研究
駐地
社區藝術只是「圍爐取暖」嗎?芝加哥 Rebuild Foundation 的啟示
在圍爐與不圍爐的矛盾下,芝加哥的Rebuild Foundation 採取了一種怎樣的手法,這手法帶給參加者怎樣的經驗,它又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學習的地方?
發布日期
2022.12.22
Rebuild Foundation
文化平權
社區參與
非裔美國人
觀察報告
以目觸之/知:立體視覺與虛擬旅遊
本文以立體視鏡作為梳理19世紀西方文化、科學及影像事件的交會點。消費者僅需將一張張立體照片置於立體視鏡前,並參照地圖與「旅遊指南」提供的地理與地方文化資訊,便能在家中完成一趟趟「虛擬旅遊」。
發布日期
2022.12.14
帝國主義
攝影史
立體視鏡
視覺文化
觀察報告
在當代轉身:談原住民族音樂文化與場景中的時間性
雖然說談音樂表演與地方(place)有各種觀點,例如探究環境形塑音樂文化場景(scene)。本文所希望分享的,是在臺灣殖民歷史的脈絡下,在不同場景中遇見原住民族的音樂表演時,那種陌生的親近感。
發布日期
2022.12.08
原住民
時間性
音樂場景
觀察報告
易讀手冊:從「資訊無障礙」到「障礙者參與」
「易讀手冊」就是資訊無障礙的一種,是將既有的生活資訊、藝文活動和社會福利等訊息,轉譯成簡單易懂的圖文說明。易讀手冊不只是一本設計印刷品,更因為有每一位心智障礙者的參與,而轉化成文化交流和公民意識發展的加速器。
發布日期
2022.12.02
共融
文化平權
易讀手冊
障礙者參與
群像
盧淑嫺:我喜歡跳舞,因此希望任何人都可以跳舞
每個當下的選擇,都是即興舞蹈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建構的,就是一個沒有對錯,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被排除在外,用自己的特質跳舞的世界。
發布日期
2022.11.29
共融
接觸即興
文化平權
舞蹈
觀察報告
從「錄像藝術」的不適切框架看臺灣當代藝術影像的解讀危機與論述方法的更新(下)
本文延續上篇,探問我們該如何理解今日臺灣的影像藝術?文中爬梳近年學者針對臺灣錄像藝術的脈絡跟定義的考究,爾後探討電影不斷擴充自身意義的同時,藝術影像在當今學院分類下的僵化危機和反思。
發布日期
2022.11.23
視覺文化
錄像藝術
電影
4
5
6
7
8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