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唱我們自己的歌――印尼移工音樂場景觀察
臺灣六成以上的外籍船員來自印尼,這群海之子以歌謠聚首,用音樂興嘆生活困頓、思念遠方家人。音樂不只是記錄媒介,也帶他們走得更遠,在異語圍繞的汪洋中,以歌建立一個連結彼此的音樂飛地。
發布日期
2022.02.16
Trans/Voices Project
移工
藝術
音樂
觀察報告
有關碎片化的電視記憶與畫面懷舊――去政治化的懷舊再現
這些擷取自過去大眾文化中的碎片化文本,形構出的當代網路主流社群文化、迷因與網路次文化,某種程度上展現了一種困陷於新自由主義市場邏輯與不穩定的生活狀態。
發布日期
2021.12.22
未來主義
迷因
電視劇
觀察報告
速溶回顧展二:論déjà disparu、魂在學及失去的未來
憂鬱已經從個人感受總體化成為我們的時間困境本身。我們就像是《閃靈》中身在酒店舞池中的主角,一面跳著鬼舞一面說服自己:當年的音樂就是今天的潮流。
發布日期
2021.12.08
Mark Fisher
未來主義
魂在學
觀察報告
網際網路美學現象「蒸氣波」過路觀察
這團只存在於網際網路的迷霧,是人們所懷有的數位鄉愁,是團名為「蒸氣波」(vaporwave)且只存在於網際網路的迷霧。
發布日期
2021.11.25
數位鄉愁
未來主義
蒸氣波
觀察報告
K-PUNK長存:與馬克.費雪對談,尼祿出版社,2014年夏
本文為尼祿出版社(NERO Editions)於2018年出刊,與2017年辭世的文化理論學者馬克.費雪(Mark FISHER,別名k-punk)所進行的對談。
發布日期
2021.11.10
K-Punk
未來主義
蒸氣波
魂在學
觀察報告
現代普羅米修斯――開源程式語言Processing發展史
本文由Processing基金會的創立者卡西.瑞斯(Casey REAS)與班.弗萊(Ben FRY)兩位共筆完成,記述了開源程式語言Processing從最初所受到的啟發、概念發想到實際開發,以及過程中的思考與每個階段的轉折歷程。
發布日期
2021.10.11
code
Processing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觀察報告
連線烏特列支:Rosi BRAIDOTTI的哲學課及其後人類批判
聚焦以荷蘭烏特列支作為學術基地的當代哲學家、新物質主義學者羅西.布雷朵蒂(Rosi BRAIDOTTI)及其於2020年夏天主持的線上課程「後人類匯流:理論和方法論」(Posthuman Convergences: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發布日期
2021.10.06
Rosi BRAIDOTTI
哲學
後人類
觀察報告
博物館再現戰爭文物的難題――蘊藏複雜人性的戰場紀念品
博物館作為歷史的守護者及詮釋者,講述戰爭故事一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自我質疑的基礎上,期望讓觀眾在認識歷史之外,更能反思與批判戰爭文物所牽涉的不同族群立場與道德處境。
發布日期
2021.09.22
博物館
戰場紀念品
歷史
記憶
觀察報告
穿梭於內部與外部的影子:德奧舞蹈構作(Dance Dramaturgy)觀察、想像與實踐中
隨著不同合作關係而產出各種實踐可能的當代,構作仍是一個形塑中的角色。尤其相較無文本根據的舞蹈構作,又有哪些實踐的可能與討論?
發布日期
2021.09.09
戲劇
構作
舞蹈
1
2
3
4
5
1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王萱
執編
高慧倩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