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與參照,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文化關注與反思。
駐地
被凝視的展演,印尼移工的藝文場景觀察
移工為什麼展演?為了誰展演?主流社會習慣性地把印尼移工視為一個整體,並化約成某種第三世界的落後形象,而忽略移工內部的異質性。
發布日期
2020.09.25
國族想像
移工
藝文場景
駐地
福壽螺回娘家:一場跨越太平洋,物種、生態與藝術的田野調查
在臺灣福壽螺總被當成農害之一,然而為何福壽螺會從阿根廷來到臺灣?由人類學學者、生態學家和藝術家組成的「南美追螺團」也就此誕生,投入了福壽螺的尋根之旅。
發布日期
2020.07.13
物種
生態
福壽螺
駐地
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間的關係,《伸縮耳》與荷蘭Rijksakademie駐村實紀
羅晟文以荷蘭駐村的經歷,闡述自己是如何從對於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關係的關注與探討,在完善的工作室機制下發展出《伸縮耳》計畫。
發布日期
2020.06.16
動物權
噪音
超聲波
駐地
疫情下的紐約藝術博覽會
縱使軍械庫藝術週在今年詭譎的疫情肆虐下頗受影響,以開放多元著稱的SPRING/BREAK Art Show卻是不畏疫情地熱火朝天。
發布日期
2020.06.02
COVID-19
當代藝術
藝博會
駐地
福和橋邊的山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紀錄
寶藏巖來自一場社會的實驗,其中包含了烏托邦的政治想像與社會理想,並攪和著地方勢力與市政方針,在街頭運動、公權力,與藝術家等多方角力下誕生。
發布日期
2020.04.20
寶藏巖
文化參與
藝術介入
駐地
人們來了,記2019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作為亞洲地區少數的紀錄片盛會之一,山形影展三十年來持續面向世界,徵集並展映各式作品,站穩了自身在影展界的重要地位。
發布日期
2020.03.22
山形影展
紀錄片
雙年展
駐地
動盪與優勢:拉丁美洲的藝術進駐
拉丁美洲在文化上長期缺乏國家資源的挹注,卻又因為社會分配不均與洗錢的推波助瀾,而有了強大的藝術產出與火熱的藝術市場。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也因而對這塊土地越來越感興趣。
發布日期
2020.01.21
伊比利美洲
拉丁美洲
藝術進駐
駐地
打開臺史博的歷史冰箱,關於非虛構的檔案敘事
博物館中的建檔機制將文物與現實世界,進行了層層隔離與清潔,將常民文化生活中的物件自原所屬場域中剝離,如「封印」般收復進孤獨的歷史冰箱。
發布日期
2019.12.11
博物館
檔案
歷史
駐地
艱苦薩伐旅: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時有些當代藝術的)旅遊手冊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多半都是壞消息。受到單一化的媒體訊息影響,多數人聽到要去非洲,通常面露難色。
發布日期
2019.10.13
文化交流
殖民經濟
非洲藝術
3
4
5
6
7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