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與參照,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文化關注與反思。
駐地
政治與藝術的距離:流亡圖博人與他們的產物
透過圖博藝術家、作家和影像工作者之眼,張康儀帶領我們翻越喜馬拉雅山脈,隨著飄揚的雪山獅子旗,到達位於北印度的達蘭薩拉。他們憑藉各自的創作,揭示自身與群體的政治處境。
發布日期
2022.01.05
人權
圖博
政治
藝術
駐地
Hello World:淺介紐約Eyebeam與Pioneer Works
本文介紹藝術機構Eyebeam和Pioneer Works,藉由兩機構對藝術與科學匯合的不同遠景、藝術生產該如何回應社會的思考,觀察他們如何在這樣的價值理念下,提供藝術家們一處不受限的創作場域。
發布日期
2021.10.27
Eyebeam
Pioneer Works
機構
藝術與科學
駐地
文化研究中的另類進擊:在美食沙漠英國依循臺灣飲食作家的蹤跡
穿街走巷的過程中,我有幸遇到了當地居民或者同是遊客身分的朋友,我們藉由飲食討論國族認同的問題,從日常柴米油鹽談到移民與觀光文化。
發布日期
2021.09.15
文化研究
身分認同
飲食文化
駐地
由藝文帶動的釜山都市再生:F1963、GGTI、咖啡廳與釜山雙年展
近年來,韓國各地方政府推動「都市再生」工程,旨在為人口外流、老化的沉寂城市注入新活力,而過去曾為工廠的空間也意外成為適合藝文空間的進駐場所。
發布日期
2021.09.01
藝術進駐
都市再生
釜山
駐地
社運開始在佔領之後,柏林的公社故事
佔屋文化在德國佔有一定的份量,1990年代交接之際,也是佔屋文化的轉捩點。而我想像中的佔屋運動,是自由奔放並不受限於資本主義體制,但實際接觸後發現,令我熱血奔騰的自由是有一定的代價。
發布日期
2021.08.18
ExRotaprint
佔屋行動
公社
社會運動
駐地
故鄉若異鄉、返鄉即駐地,你媽知道你在這裡鬼混嗎?
無論是駐地還是駐村,關乎著目光的交換與經驗的交流,最後又回到自我的重新認識以及自我認同;至此,關於「駐地」的想像,還有什麼可能?
發布日期
2021.08.05
藝術實踐
藝術節
走路草農/藝團
駐地
被圈養的澳門藝文,那些看見與不需被看見的慾望
高額的藝術贊助資金,催生了很多在澳門過去沒有的事物――藝術職業化,職業化讓創作者更加離不開被圈養的狀態。而這些制度是把雙刃劍,如果被利用就成萬惡的根源,但公平的規則、良好的機制才能鼓勵藝文的成長。
發布日期
2021.07.28
澳門
藝文產業
藝文補助
駐地
全球南方的兩組事故
相對於日常,「凡是打斷正常工作或狀態的」稱為事故,但對於全球南方而言,事故的數量已經太多,多到常常不再被以「事故」而是「故事」、不再被以「異常」而是「正常」指認。
發布日期
2021.07.01
南方
拉丁美洲
東南亞
獨立出版
駐地
在遊戲中成長,從桌遊產業觀察德國文化發展
桌遊對德國人來說就是成長的一部分,它不僅只是娛樂工具,是融入生活中的必需品,他們可能自小就從遊戲中初探社會可能的樣貌。而每一款桌遊都有可能是一個社會事件的縮影、也同時是可以玩的藝術品。
發布日期
2021.06.23
文化創新
社會創新
遊戲
1
2
3
4
5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