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與參照,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文化關注與反思。
駐地
來回於曼徹斯特與利物浦之間,一堂在英國西北的歷史課
在曼徹斯特與利物浦之間,連結這兩座城市的除了富庶的發展外,同時也是過去奴隸史的見證。而Black Lives Matter議題的討論,也讓人們再次回看這段歷史。
發布日期2021.03.31
Black Lives Matter殖民史轉型正義
駐地
並未華麗轉身的舊現場,如何/是否與新場域對話:河樂廣場的觀察與反思
面對具歷史意義的建築遺跡,我們該如何了解其承載的回憶與意義?臺南市區於2020年開放的親水景點「河樂廣場」,場域所承襲的過去是否保留在人們的空間記憶中,又和現下的城市紋理如何交會?
發布日期2021.03.24
城市空間河樂廣場都市設計
駐地
在人類世重新想像與其他物種的關係:感知型密室逃脫《F/EEL》
觀察荷蘭近年在「人類世」思潮影響下的藝文生態,從學術單位、駐村機構,到美術場館與獨立藝術空間,可看到越來越多探討人類世的藝術創作與跨領域展演。
發布日期2021.03.11
人類世物種環境
駐地
洞窺基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基隆防空洞
基隆全市有90%為山坡地,這個城市就這麼因地制宜的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山洞作為防空洞。這些防空洞分布在基隆的大街小巷裡,這樣的空間在基隆隨處可見,卻常常被視而不見。
發布日期2020.11.03
歷史地景空間活化防空洞
駐地
被凝視的展演,印尼移工的藝文場景觀察
移工為什麼展演?為了誰展演?主流社會習慣性地把印尼移工視為一個整體,並化約成某種第三世界的落後形象,而忽略移工內部的異質性。
發布日期2020.09.25
國族想像移工藝文場景
駐地
福壽螺回娘家:一場跨越太平洋,物種、生態與藝術的田野調查
在臺灣福壽螺總被當成農害之一,然而為何福壽螺會從阿根廷來到臺灣?由人類學學者、生態學家和藝術家組成的「南美追螺團」也就此誕生,投入了福壽螺的尋根之旅。
發布日期2020.07.13
物種生態福壽螺
駐地
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間的關係,《伸縮耳》與荷蘭Rijksakademie駐村實紀
羅晟文以荷蘭駐村的經歷,闡述自己是如何從對於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關係的關注與探討,在完善的工作室機制下發展出《伸縮耳》計畫。
發布日期2020.06.16
動物權噪音超聲波
駐地
疫情下的紐約藝術博覽會
縱使軍械庫藝術週在今年詭譎的疫情肆虐下頗受影響,以開放多元著稱的SPRING/BREAK Art Show卻是不畏疫情地熱火朝天。
發布日期2020.06.02
COVID-19當代藝術藝博會
駐地
福和橋邊的山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紀錄
寶藏巖來自一場社會的實驗,其中包含了烏托邦的政治想像與社會理想,並攪和著地方勢力與市政方針,在街頭運動、公權力,與藝術家等多方角力下誕生。
發布日期2020.04.20
寶藏巖文化參與藝術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