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影像
CREATORS 2018
檔案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群像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想像力穿越聯繫古今幻境的門
有這樣一群人,熱愛遊戲和奇幻文學,同時也關注臺灣的歷史文化、都市地景、傳說與神怪,遂結合興趣與事業,從讀小說到寫小說,再從玩遊戲到設計遊戲。
發布日期
2019.02.01
奇幻文學
妖怪
遊戲
駐地
未來未來之前
冬季並非造訪札格瑞布的最佳季節,冬眠的氣息瀰漫在假期中半空不滿的街道。我開始猜想,我感受的沉悶氛圍,是否僅僅源於天候,或者背後還有更複雜的原因。
發布日期
2019.02.01
文化機構
文化生態系
駐地
表演攝影:在緬甸記錄藝術
表演行為因為攝影變成被凝結的一瞬、藝術史上的紀錄。如果沒有紀錄文件的話,該如何確認事情是否真的發生過?
發布日期
2019.02.01
攝影
文化審查
檔案
表演
群像
從不確定性的動能中思考實驗:專訪「再基地」策展人
與「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策展人王俊傑的專訪對話中,重整了策展人在本次展覽中對於「實驗」概念的積極想像。
發布日期
2018.12.27
再基地
實驗
當代藝術
觀察報告
「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園區作品導覽
C-LAB展覽「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開啟園區內的五棟建築:聯合餐廳、通信分隊、圖書館、新辦公大樓、中正堂與戰情大樓,同時也是C-LAB啟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覽活動。
發布日期
2018.12.27
再基地
展覽
當代藝術
觀察報告
Yes We Camp在臺灣:藝術扎根,創新發芽
法國社會創新團隊團體Yes We Camp針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發想了四種創新改造提案,經由C-LAB內部需求討論並從中選定一項,兩方再合力將之實現。
發布日期
2018.11.09
公共空間
實驗建築
文化實驗
社會創新
駐地
重啟頹傾的時空量體,義大利實驗場Esperienza Pepe觀察
Esperienza Pepe的歷史背景與再開放的目標近似於前身為空軍總司令部的C-LAB,初心在於打開一個獨斷權威的封閉場域,向在地與國際的公眾開放。
發布日期
2018.11.09
Esperienza Pepe
文化實驗
文化行動
社會創新
群像
巫彥德:以行動實驗回應貧窮,人生百味甘苦談
圍繞著都市貧困的議題,初期的人生百味由行動構成,將資源與合作對象連結起來。如今的人生百味,自詡為一個回應貧窮問題的「行動實驗室」,透過文化建構著眼於問題的根本。
發布日期
2020.10.08
助人文化
文化建構
貧窮議題
駐地
被凝視的展演,印尼移工的藝文場景觀察
移工為什麼展演?為了誰展演?主流社會習慣性地把印尼移工視為一個整體,並化約成某種第三世界的落後形象,而忽略移工內部的異質性。
發布日期
2020.09.25
國族想像
移工
藝文場景
駐地
艱苦薩伐旅:撒哈拉以南非洲(有時有些當代藝術的)旅遊手冊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多半都是壞消息。受到單一化的媒體訊息影響,多數人聽到要去非洲,通常面露難色。
發布日期
2019.10.13
文化交流
殖民經濟
非洲藝術
觀察報告
在語言與記憶間找尋文化的實驗:臺灣錄像藝術的語言切面 2007–2011
從2007年起到2011年約莫五年之間,當時30歲前後的臺灣年輕錄像藝術家們對於語言、記憶與認同之間的關係不約而同地產生興趣,由此各自展開了找尋文化底層結構的嘗試。
發布日期
2019.04.10
文化實驗
表演性
認同
觀察報告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從科學史看「實驗」態度
實驗,這個事實上來自科學領域的詞彙,成為當代藝術中的關鍵字。為什麼「實驗」在今天能如此廣泛且理所當然地被拿來指稱「藝術實踐」?而「實驗」究竟意味著什麼?
發布日期
2019.04.08
文化實驗
科學史
藝術實踐
群像
南機拌飯:空間共享、社群培力的培養皿
南機拌飯是由一群年輕人以合作社組織方式,在南萬華忠恕社區所經營的基地。名中有「拌」,即是以空間開放、資源共享為合作社的核心理念,希望人們匯聚於此,碰撞出新的可能性。
發布日期
2021.01.20
合作社
社會創新
社群培力
觀察報告
網際網路美學現象「蒸氣波」過路觀察
這團只存在於網際網路的迷霧,是人們所懷有的數位鄉愁,是團名為「蒸氣波」(vaporwave)且只存在於網際網路的迷霧。
發布日期
2021.11.25
數位鄉愁
未來懷舊
蒸氣波
觀察報告
速溶回顧展二:論déjà disparu、魂在學及失去的未來
憂鬱已經從個人感受總體化成為我們的時間困境本身。我們就像是《閃靈》中身在酒店舞池中的主角,一面跳著鬼舞一面說服自己:當年的音樂就是今天的潮流。
發布日期
2021.12.08
Mark Fisher
未來懷舊
魂在學
10
17
18
19
20
21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