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Article
文章總覽
分類
全部
觀察報告
駐地
群像
年度
全部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關鍵字
全部
歷史
當代藝術
空總
表演藝術
CREATORS 2019
CREATORS 2022
CREATORS 2023
CREATORS 2018
檔案
影像
文化實驗
生物藝術
實驗
音樂
空間
轉型正義
公眾參與
音樂綠洲
CREATORS 2021
玩聚場
送出
觀察報告
#地球很危險:「僻室」登陸火星的廢物、拔克與災難
「熒惑蟲計畫」以火星作為一個可能的烏托邦之境。透過三部曲的展演計畫,展現青年世代對於現況的困窘、更好生活的落空,以及對於未來期望的晦暗不明。
發布日期
2020.06.23
CREATORS 2019
移民
階級輪迴
觀察報告
許你一個無性的未來?顧廣毅《延遲青春》
假想未來政府推行「延遲青春專案」,定期為青少年施打激素,延緩性徵出現。這樣的推想是否能為當前所身處的社會帶來關注青少年主體與性的思辨與省思?
發布日期
2020.06.23
CREATORS 2019
性別
推測設計
觀察報告
數據生態中自然法則的無法則,談張永達的「Hidden Layer of City[臺北版]」
張永達以微感測裝置測量如氣體、土壤、植物等不同標的並進行實驗,將蒐集的數據透過演算法與人工智慧,藉此讓那些身體感官所無法觸及的世界現形。
發布日期
2020.06.23
CREATORS 2019
數據
演算法
觀察報告
超越現代性分工邏輯的身體機器,從「磁帶音樂」到《人體同步模組》
林其蔚的「磁帶音樂」歷經多次版本更新,轉向成一套可供持續開發的「模組」。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將傳統科技哲學「機械係人體延伸」觀念反轉,還原為人體動作與聲音。
發布日期
2020.06.23
CREATORS 2019
劇場
聲音
駐地
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間的關係,《伸縮耳》與荷蘭Rijksakademie駐村實紀
羅晟文以荷蘭駐村的經歷,闡述自己是如何從對於非人生物與當代社會關係的關注與探討,在完善的工作室機制下發展出《伸縮耳》計畫。
發布日期
2020.06.16
動物權
噪音
超聲波
觀察報告
一面以城市/歷史記憶為材料的百納旗,談李立鈞、吳耀庭、謝杰廷的「污痕結構學」
旨在「如何讓歷史與記憶變得可見」,透過形式與材料分析,強調歷史並非中性、客觀地呈顯;相反地,人們總在以形式與媒材回應歷史並進而在城市中以「紀念物」建構記憶。
發布日期
2020.06.10
CREATORS 2019
污痕
記憶構件
觀察報告
光波粼粼中映現的意識餘像:張立人、成媛、芮蘭馨《FM100.8》
《FM100.8》由張立人、成媛與芮蘭馨合作,以空軍總司令部舊址和旁鄰的正義國宅為基地,記敘場域的獨特氛圍、過去至今存在其中人們的經驗,以及持續變化的空間狀態。
發布日期
2020.06.10
CREATORS 2019
政治宣傳
記憶
觀察報告
過去從未過去,「安魂工作隊」的調查行動與歷史時空再考掘
「安魂工作隊」聚焦外省政治犯特殊的離散狀態,以及國家暴力對其鎮壓的未明空間敘事。透過現地考掘,深入調查這段被封存的記憶,探究身處其中的個體與歷史間的關係。
發布日期
2020.06.10
CREATORS 2019
不義遺址
負面文資
觀察報告
在姚瑞中的「犬儒共和國」撩政治
一個名為「犬儒共和國」的虛擬國家,近來在C-LAB的美援大樓設立了一處「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該國有國徽、國旗和國歌,還有一本專屬護照。
發布日期
2020.06.09
歷史
犬儒
當代藝術
觀察報告
「零延滯」時代下的科技焦慮――關於鄭先喻的「同化者」
透過「同化者」一展看見人機互動中的矛盾與衝突,反思人的科技焦慮的同時,場域的空間特殊性或許能引出另一層思考與對話的可能。
發布日期
2020.06.09
機器
科技
科技藝術
觀察報告
空總共筆.記憶徵集――共寫一部空間文化史
C-LAB於2020年開始「空總共筆」計畫,透過既有資料的搜集彙整、人物訪談等研究方法,嘗試建立空總文史資料庫。
發布日期
2020.06.09
故事
歷史
空總
駐地
疫情下的紐約藝術博覽會
縱使軍械庫藝術週在今年詭譎的疫情肆虐下頗受影響,以開放多元著稱的SPRING/BREAK Art Show卻是不畏疫情地熱火朝天。
發布日期
2020.06.02
COVID-19
當代藝術
藝博會
觀察報告
光照亮了誰?莊知恆的光實驗計畫與未知的暗
著眼於臺北市內逐漸被行人遺忘的地下道,試圖以莊知恆最擅長的媒材「光」,作為都市正消逝空間重新得到關注的契機。
發布日期
2020.05.20
CREATORS 2019
城市空間
都市更新
觀察報告
不好不壞不在場的民主:畸零地工作室的文資關懷策略
從苑裡市場燒毀到《苑裡好人》演出,若要用表演來作為彰顯文資關懷的手段,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能量使得藝術行動有其不可取代性?
發布日期
2020.05.20
CREATORS 2019
文化資產
藝術行動
觀察報告
還能如何延續「那個空間」?郭奕臣、林怡秀「實踐街一號登月計劃」
計畫源於對臺灣藝文環境的探究,並如何反映在藝術家創作、空間經營、藝術進駐實踐,及藝文政策等的發展變遷。
發布日期
2020.05.20
CREATORS 2019
文化政策
都市治理
12
13
14
15
16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