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誰在決定誰?――決定論小記
在決定論光譜的兩端,一邊是堅信人的思維得以構築物質世界的笛卡兒式自我想像,另一邊則是對於數據中立性的信仰,主張數據分析得以使假象成為真實。
發布日期2019.11.25
反種族主義決定論演算法
觀察報告
在意識之沉重中輕盈遊走――舞蹈劇場《THE AWAKE》
在舞蹈劇場《THE AWAKE》的演出中,表演者成為一群「傳遞訊息」的角色,以抽離不涉入的方式表現漸凍症患者的狀態,提示漸凍症患者在生活上身體所遭遇的困難、自責與痛苦的內在心境。
發布日期2019.11.10
VR全景劇場舞蹈
觀察報告
給顛簸社會的明日預言,城市震盪City Flip-Flop
C-LAB年度大展「城市震盪City Flip-Flop」匯聚海內外多國藝術家,包含部分「2019 CREATORS計畫」參與者在內共13組團隊共襄盛舉,並特別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灣建築學院、德國raumlaborberlin,和國內實驗性的創新組織等單位合作。
發布日期2019.10.30
城市震盪文化改造當代藝術社會轉型
觀察報告
科層時代的藝術生產之境――從「我們是否工作過量」的策展問題意識談起(下)
如何從這種起源忘卻之中甦醒,不僅是任何一位活在全面科層化時代的藝術工作者都無法迴避的藝術生產之境,同時,也是任何一項在地機制批判的深化工作絕不能夠忽視的思考起點。
發布日期2019.10.13
科層制補助機制非典勞動
觀察報告
科層時代的藝術生產之境――從「我們是否工作過量」的策展問題意識談起(上)
藝術機制的全面科層化蘊含著一種不易描述的隱藏暴力。這種暴力幽微地顯現在機制越來越仰賴科層制的良好運作,但這部巨大的生產機器要求所有人都必須適應藝術展演依舊無可避免的高度不確定性與流動性。
發布日期2019.10.13
科層制藝術實踐非典勞動
觀察報告
關於柏林紀念物的17則筆記
「污痕結構學:城市記憶空間的建築文化學實驗」的三位成員於柏林聚首,實際走訪了柏林多個紀念物、歷史建築,並記寫下了對於不同案例的提問與思考。
發布日期2019.09.06
CREATORS 2019污痕記憶構件
觀察報告
街頭遊戲,玩出創意:特公盟的街道遊戲
特公盟可說是臺灣目前推動兒童遊戲權「最國際化又最接地氣」的團體,這個媽媽們組成的團體運用了每個人的專長,開拓合作改善公園遊戲場的任何可能。
發布日期2019.09.03
兒童遊戲權公共空間玩聚場街道遊戲
觀察報告
創作者與觀眾一起跳出生活的慣性:2019玩聚場Play Arts――夏日藝術節
C-LAB「2019玩聚場Play Arts――夏日藝術節」,以「神!精!」為發想主題,招集11組以上的藝術家,在長達九天活動期間,策展人孫平與林昆穎邀請民眾走入C-LAB,一起體驗什麼是玩到神、玩到精!
發布日期2019.09.03
玩聚場社群協作遊戲
觀察報告
妖怪與後殖民臺灣:雞屎藤舞蹈劇場的民俗題材轉繹與創作
相較於日本從百年前便萌生之妖怪學研究,臺灣直至近年才因中研院學者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開啟了從人類學、民俗學角度正視過往被視為「鄉野奇譚」的鬼妖民間傳說。
發布日期2019.09.02
後殖民紀錄劇場重構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