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藝術與氣候變遷:尚待開發的合作場域
近年氣候變遷工作者與藝術家的結盟越來越多,嘗試將艱澀的氣候科學研究論據,透過藝術與大眾溝通,動員民眾實踐氣候行動。氣候工作者將藝文工作者簡化為「說故事」專家的想像,僅能反映現行氣候行動的不足之處,並非藝文工作者期待的創作狀態;當代藝術在觀念與行動上回應氣候變遷的作法,也未必能符合氣候工作者「解決問題而非回應問題」的期待。
發布日期2022.10.12
氣候變遷淨零排放環境永續藝術行動
觀察報告
圖說繭之國――蠶絲產業與近代日本
作者透過研究日本蠶業發展的圖像,引領我們一同探訪「繭之國」。從視覺文化回溯過往的產業勝景,從江戶至明治,跨距兩百餘年的產業是如何透過圖像映顯於我們眼前,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政治關係。
發布日期2022.10.06
文化日本產業視覺文化
觀察報告
舉著火把的人:光影劇場中的地方教育與文化記憶轉化
來自花蓮縣壽豐鄉水璉國民小學的劇團,團名的阿美族語「Padawdaway」意為「舉著火把的人」,透過光影劇場,轉化地方的文化記憶,並在學習過程中,吸收進所有的參與者的心中。
發布日期2022.09.28
文化記憶藝術教育表演藝術
觀察報告
打破道德邊界、揭開畜牧真相,mEat me:吃自己的肉!?
藝術家泰瑞莎.舒柏特(Theresa SCHUBERT)在《(吃)我的肉》(mEat me)中,以身體為實驗,培養人造肉,運用自體細胞再生,企圖打破邊界,消弭人與動物原本一刀兩斷,我文明你野蠻的劃分之界。
發布日期2022.09.14
科技倫理科技藝術試管肉超限社會
觀察報告
台下愛上噪音,台上膽戰心驚:關於no-input音樂的秘密與常識
聲響實驗有著各種路徑,其中透過巧妙運用混音器的input和output原理,製造音頻反饋的回授音的玩法也常被使用。而在台下聽著噪音演出的觀眾,是否也有機會更理解台上的創作者在忙什麼。
發布日期2022.09.07
Audio feedbackno-input噪音混音器音樂聲音藝術
觀察報告
建築的死亡面具――千音輻輳的勞作
一開始以為是錯覺,因為安騰演出時,中正堂展演空間的遠處遙遙傳來了風鈴聲。說是「風鈴聲」太過模糊了,而是圓弧的、倒扣碗狀的薄壁玻璃器皿,受到了玲瓏的,因風擺盪的金屬吊錘的輕輕碰撞產生鳴響。
發布日期2022.09.01
建築物質聲響實驗
觀察報告
沒有說完的故事――與《明白歌》走訪縣市觀察
再拒劇團的《明白歌》特別選與政治受難者相關的不同縣市、走訪各地進行巡迴演出;邀請學者、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家屬於演後分享。他們將故事送回發生地,邀請觀眾說出自己的故事,而我們也有了再一次看見歷史的機會。
發布日期2022.08.17
再拒劇團白色恐怖表演藝術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不只是音樂節:邁向共生之前,為了臺灣歷史記憶的藝術行動與嘗試
族群與歷史脈絡繁複的臺灣,距離真正達成「共生」或許尚有漫漫長路,至少時至今日,臺灣仍有一群人奮力邁開步伐,藉由更加多元有機的形式,努力的反映臺灣的每個當下、記取過往,並付諸實踐。
發布日期2022.08.03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人權共生音樂節記憶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從日光到劇場、健康優生到情慾醜怪:德國解放身體文化初探
本文探觸兩世紀以來在德國所交會發展的身體文化運動,其廣布的實踐者與實踐能量,仍大量影響著德國地下文化、德國現當代舞蹈的發展。
發布日期2022.07.26
接觸即興節解放身體文化身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