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以「塔」打開空間的想像,「輕量級」跨校協作工作營在C-LAB
由三所大學共同參與的「輕量級――跨校協作工作營」,以「塔」作為創作主題,為前身為空軍總司令部的C-LAB置入各式各樣對「塔」的想像。
發布日期2020.04.01
實驗建築打開場域輕量級
觀察報告
沉浸式藝術是Buzzword,還是不可不知的「創新概念」?
對於沉浸式藝術的推崇,是否只是每次新科技出來後,社會經常出現的盲目崇拜現象,還是這種藝術形式真的能成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改變?
發布日期2020.03.31
影像沉浸美學科技
觀察報告
臺灣表演藝術的沉浸式美學
近年在臺灣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中,常可以見到「沉浸式」、「參與式劇場」、「移動式」、「觀眾參與」、「互動」、「非典型劇場空間」、「環境劇場」等概念的字詞。
發布日期2020.03.30
公眾參與沉浸美學表演藝術
觀察報告
VR與形塑世界的三種模態
如果虛擬實境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具有「形塑世界」能力的「媒介」,那麼它形塑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發布日期2020.03.30
沉浸美學網路空間虛擬實境
觀察報告
在牆與無牆之間,開放C-LAB新生樣貌
2019年9月起,C-LAB開始進行園區圍牆拆除和景觀改造計畫,於2020年4月竣工。圍牆拆除後,這座原先具濃厚威權色彩的園區正式卸下武裝,以新生而開放的姿態轉型為都市中心的文化美學公園。
發布日期2020.03.27
公眾參與打開場域文化創新
觀察報告
沉浸劇場:從華格納的總體藝術到納粹的戰爭
劇場是否總是要人沉浸?事實上,劇場最先是關於觀看。劇場(theatre)這個字源起於「theatron」,也就是「觀看的地方」。雖然,在劇場裡並不只有「觀看」,劇場中的觀看行為卻與光所營造的沉浸效果有關。
發布日期2020.03.18
沉浸美學總體藝術華格納
觀察報告
當「記憶」成為「物件」:記「污痕結構學:記憶組構工作坊」
如果我們要把記憶轉化成物件的話,那我們嘗試的即是重新聚焦於這些平時隱沒在脈絡中的「中介物」,並且去探問這些「物的面向」所引發的問題。
發布日期2019.12.20
CREATORS 2019污痕記憶構件
觀察報告
【短記】熊仔俠側寫
成立「安那其字幕公社」的熊仔俠,是長年關注另類電影文化、相關字幕資源,與追蹤少見冷門影視資源及其字幕訊息的影音流通愛好者不會錯過的名字。
發布日期2019.12.04
實驗電影盜版與字幕組翻譯
觀察報告
從字幕組尋探翻譯
翻譯是字幕組的核心活動。從語言學和人類學的觀點,翻譯是文本重現於新的社會文化情境之「變成之道」(manner of becoming),其不僅為跨越文化、語言疆界的活動,更是不同觀點的角力過程。
發布日期2019.12.04
後殖民盜版與字幕組翻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