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文化實驗之關鍵不在展示「成果」,而在揭露潛在的「尺度」:從「CREATORS計畫」談創研實驗的可視化問題
當我們在藝術領域中談及「文化實驗」的概念時,究竟是將之放在何種時間尺度下理解的?對「文化實驗」的深耕培育而言,我們是否思考過哪一種時間尺度(與速度)概念才是相對合理的?
發布日期2021.04.14
CREATORS加速文化實驗時間尺度
觀察報告
2020 CREATORS「江之翠劇場」與「她的實驗室空間集」的觀察報告
「江之翠劇場」與「她的實驗室空間集」兩組的計畫不約而同指向兩大路徑:首先,兩組都有越境意味;其次是,都以基於非實體的聲音為主要本源,並藉由發音/發聲成為創作輸出的關鍵。
發布日期2021.03.08
CREATORS 2020亞洲表演藝術陰性敘事
觀察報告
不在此時:時差的潛勢
陳志建的「自然復刻――臺灣AI數位風景」與引爆火山工程的「負地理學:近未來的蓋亞實踐與藝術計畫」,兩組計畫皆將目光投向了自然環境與感知間的關係。
發布日期2021.03.08
CREATORS 2020文化實驗時間
觀察報告
臺灣藝術創作計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有雞就一定有蛋嗎?
走路草農/藝團注重對話,預計以多次面向大眾的展演堆疊;黃博志的錄像計畫,則需要大量的獨自思考,將沉澱後的思緒,轉為文字與影像。
發布日期2021.03.03
CREATORS 2020家庭生命故事農事
觀察報告
聲音場景的取樣、錄製與再建置
李慈湄「凝結歷史殘響:臺灣洞穴的感知敘事」與吳秉聖「投聲計畫」。兩位聲音創作者的計畫因其主題性質,各自碰觸到Ambisonics與Wave Field Synthesis聲音系統,也因此開啟創作上的不同嘗試與關注。
發布日期2021.03.02
CREATORS 2020聲景聲音系統
觀察報告
走向民眾生活的藝術創作
無論是羅懿君或是安魂工作隊的計畫,都在以一種並非傳統歷史學但卻更加靈活且可近性更高的方式記錄歷史。兩組計畫亦都將民眾眼裡高門檻的創作拆解成易操作的方式。
發布日期2021.02.25
CREATORS 2020白色恐怖糖業歷史
觀察報告
施懿珊的資訊(意識)戰與黃鼎云的預言(治理)術
關注網路資訊戰中的敘事模型,施懿珊的核心關懷是找出當代人生活在何種社會情境之中?而黃鼎云則是透過解析信仰中的神性的發聲方法,與其政治性的影響關係。
發布日期2021.02.23
CREATORS 2020信仰政治性資訊戰
觀察報告
主動進擊的博物館: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下)
回顧1980年代的德國,民間主動介入並嘗試各種工作方法與展演形式,大幅度地捲動整個社會對於轉型正義工作的關注與參與,使得歷史反省工作不再只限於一小群人的奔走疾呼,而是真正地擴散到了社會之中。
發布日期2020.11.17
恐怖地誌行動博物館協會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上)
德國的歷史考掘運動中,帶有深厚的左翼基因,自「由下而上的歷史」、「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觀念輸入後,也隨即與1980年代的「另翼運動/新社會運動」浪潮結合起來,新的歷史研究主題因而浮上檯面。
發布日期2020.11.17
歷史工作坊歷史研究民主化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