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Review
觀察報告
匯集關於文化激盪與創新實踐的思辨與觀察,邀集作者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提出對於文化實驗的觀察報告與回顧。
觀察報告
疫情下,我們用詩歌與移工對話
移工詩歌工作坊是一個新的嘗試,也是與移工共同創作及對話的契機,只要疫情未歇、不平等仍在,我們依然會支持並關注移工,如何運用不同的發聲媒介,對臺灣社會提出叩問。
發布日期
2021.07.16
Trans/Voices Project
移工
移民工文學獎
詩
觀察報告
疫情下的移工身體敘事與對話現場
透過「疫情內/外的身體敘事」中所展演的,是自己身體曾經移動的路徑,甚至是高強度勞動後的痕跡,以及尋求解放的慾望。島上超過70萬落地的異鄉人,他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呢?
發布日期
2021.07.13
Trans/Voices Project
移工
舞蹈
身體
觀察報告
我們能以「Re」的姿勢召喚什麼?談「Re: Play操/演現場」的重現策略與複聲現場
「Re: Play操/演現場」提供給我們的是一道班雅明式的課題:倘若「現場」就是歷史書寫的戰場,那麼每一個無法與自身休戚相關的過去,就有永遠消失的危險。
發布日期
2021.06.04
Re: Play
現場藝術
策展實踐
觀察報告
藝術社群與COVID-19的疫之舞
COVID-19給所有人丟下了巨大的難題。對於大量仰賴實體經驗的生物藝術領域,更是影響巨大。觀看過去這一年中領域內相關的大型藝術節、小型展覽、社群活動,不禁要驚豔於因為「病毒」這一個生物存在激發的各種嶄新人類經驗。
發布日期
2021.06.02
COVID-19
生物藝術
藝術社群
觀察報告
無首、裂口與消失的臉
如果說一張特別的臉是一種可被辨識的資訊,獨立並明顯區別於他者,乃至承擔著文化、歷史和社會的某種責任和象徵,那麼與之相反,被抹除掉的臉或許在本質上意味著一種群體其力量的凝聚。
發布日期
2021.05.21
主體性
無頭肖像
聖像
觀察報告
我的專業被你拿去跨界?來自生科人的文化實驗觀察報告
身為一個曾在實驗室工作的生科人,我對記錄實驗過程相當熟悉。但何謂「文化實驗」?最後,我設定自己藉由觀察、對話與訪談,探索兩組藝術家如何看待、如何實踐跨領域與公眾參與。
發布日期
2021.04.21
CREATORS 2020
公眾參與
跨領域
觀察報告
文化實驗之關鍵不在展示「成果」,而在揭露潛在的「尺度」:從「CREATORS計畫」談創研實驗的可視化問題
當我們在藝術領域中談及「文化實驗」的概念時,究竟是將之放在何種時間尺度下理解的?對「文化實驗」的深耕培育而言,我們是否思考過哪一種時間尺度(與速度)概念才是相對合理的?
發布日期
2021.04.14
CREATORS
加速
文化實驗
時間尺度
觀察報告
2020 CREATORS「江之翠劇場」與「她的實驗室空間集」的觀察報告
「江之翠劇場」與「她的實驗室空間集」兩組的計畫不約而同指向兩大路徑:首先,兩組都有越境意味;其次是,都以基於非實體的聲音為主要本源,並藉由發音/發聲成為創作輸出的關鍵。
發布日期
2021.03.08
CREATORS 2020
亞洲
表演藝術
陰性敘事
觀察報告
不在此時:時差的潛勢
陳志建的「自然復刻――臺灣AI數位風景」與引爆火山工程的「負地理學:近未來的蓋亞實踐與藝術計畫」,兩組計畫皆將目光投向了自然環境與感知間的關係。
發布日期
2021.03.08
CREATORS 2020
文化實驗
時間
9
10
11
12
13
20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