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文化實驗
共
12
筆資料
文章
不動之動:意不在抵達的行動與書寫
根據李奧森所策劃的演講,視為通過制度化自由來行使自主自由,對於C-LAB視域中的「公眾」的一次歧義與拓展:好客(hospitality)也許是文化實驗的視域中,長期被忽略的一塊。
發布日期
2024.01.25
CREATORS 2023
文化實驗
文章
文化實驗之關鍵不在展示「成果」,而在揭露潛在的「尺度」:從「CREATORS計畫」談創研實驗的可視化問題
當我們在藝術領域中談及「文化實驗」的概念時,究竟是將之放在何種時間尺度下理解的?對「文化實驗」的深耕培育而言,我們是否思考過哪一種時間尺度(與速度)概念才是相對合理的?
發布日期
2021.04.14
CREATORS
加速
文化實驗
時間尺度
文章
不在此時:時差的潛勢
陳志建的「自然復刻――臺灣AI數位風景」與引爆火山工程的「負地理學:近未來的蓋亞實踐與藝術計畫」,兩組計畫皆將目光投向了自然環境與感知間的關係。
發布日期
2021.03.08
CREATORS 2020
文化實驗
時間
短波
「實驗通信CREATORS 2020-21」開幕:展示CREATORS多元樣貌
「實驗通信」試著切入各個計畫行進中的狀態,展出內容擺盪在一條從提問、草案、調研紀錄、原始素材、原型/測試版,到接近準作品的光譜之中。
發布日期
2021.02.20
CREATORS
實驗通信
文化實驗
文章
林木材:從寫作到策展,紀錄片的紀錄者
林木材最初以職業影評人為志業,從事紀錄片工作多年,在多方涉獵後逐漸跨越到策展領域,並以策展的角度持續推廣多元而具實驗性的紀錄片作品。
發布日期
2019.10.31
TIDF
文化實驗
紀錄片
文章
文化實驗的未來圖書館:反思「妖氣都市」展做為文學與藝術的橋梁
如何讓臺灣的「妖怪學」與日本做出明確的區分,盤點既有的妖鬼文學,轉化為藝術的體驗場域,以做為臺灣妖怪學未來與世界民間妖鬼文學對話的一種體驗呈現。
發布日期
2019.09.02
妖氣都市
文化實驗
重構妖怪
1
2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行主編
童詠瑋
執編
莊佳娟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