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CREATORS觀察報告】走向民眾生活的藝術創作
【CREATORS觀察報告】走向民眾生活的藝術創作
無論是羅懿君或是安魂工作隊的計畫,都在以一種並非傳統歷史學但卻更加靈活且可近性更高的方式記錄歷史。兩組計畫亦都將民眾眼裡高門檻的創作拆解成易操作的方式。
南機拌飯:空間共享、社群培力的培養皿
南機拌飯:空間共享、社群培力的培養皿
南機拌飯是由一群年輕人以合作社組織方式,在南萬華忠恕社區所經營的基地。名中有「拌」,即是以空間開放、資源共享為合作社的核心理念,希望人們匯聚於此,碰撞出新的可能性。
觀察報告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上)
德國的歷史考掘運動中,帶有深厚的左翼基因,自「由下而上的歷史」、「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觀念輸入後,也隨即與1980年代的「另翼運動/新社會運動」浪潮結合起來,新的歷史研究主題因而浮上檯面。
駐地
洞窺基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基隆防空洞
基隆全市有90%為山坡地,這個城市就這麼因地制宜的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山洞作為防空洞。這些防空洞分布在基隆的大街小巷裡,這樣的空間在基隆隨處可見,卻常常被視而不見。
巫彥德:以行動實驗回應貧窮,人生百味甘苦談
巫彥德:以行動實驗回應貧窮,人生百味甘苦談
圍繞著都市貧困的議題,初期的人生百味由行動構成,將資源與合作對象連結起來。如今的人生百味,自詡為一個回應貧窮問題的「行動實驗室」,透過文化建構著眼於問題的根本。
實驗波
是由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
此平台延伸C-LAB核心精神,聚焦當代藝術、科技媒體與社會創新的匯流與創發,藉由精彩的圖像與深刻的文字,讓文化能夠共享,知識得以傳遞。
Wave
短波
更多
「實驗通信CREATORS 2020-21」開幕:展示CREATORS多元樣貌
發布日期
2021.02.20
「實驗通信」試著切入各個計畫行進中的狀態,展出內容擺盪在一條從提問、草案、調研紀錄、原始素材、原型/測試版,到接近準作品的光譜之中。
未來相談室:從預言看見現在的自己
歡迎來到《未來相談室》,獲得屬於你自己的未來預言。
發布日期
2021.02.05
交幻場:2020戶外裝置藝術計畫
無設限的想像是文化創新驅動力之一。
發布日期
2021.01.14
我的記憶紙箱成果展:讓日常事物產生全新的意義
你有紙箱嗎?可別急著回收。你是否想過它可以有其他用途?
發布日期
2021.01.08
音樂綠洲:東岸音浪
讓我們手拉著手舞動身體,享受來自東岸的悠揚樂音。
發布日期
2020.12.22
「實驗通信CREATORS 2020-21」開幕:展示CREATORS多元樣貌
「實驗通信CREATORS 2020-21」開幕:展示CREATORS多元樣貌
發布日期
2021.02.20
「實驗通信」試著切入各個計畫行進中的狀態,展出內容擺盪在一條從提問、草案、調研紀錄、原始素材、原型/測試版,到接近準作品的光譜之中。
未來相談室:從預言看見現在的自己
歡迎來到《未來相談室》,獲得屬於你自己的未來預言。
發布日期
2021.02.05
交幻場:2020戶外裝置藝術計畫
無設限的想像是文化創新驅動力之一。
發布日期
2021.01.14
我的記憶紙箱成果展:讓日常事物產生全新的意義
你有紙箱嗎?可別急著回收。你是否想過它可以有其他用途?
發布日期
2021.01.08
音樂綠洲:東岸音浪
讓我們手拉著手舞動身體,享受來自東岸的悠揚樂音。
發布日期
2020.12.22
Article
最新文章
更多
觀察報告
走向民眾生活的藝術創作
無論是羅懿君或是安魂工作隊的計畫,都在以一種並非傳統歷史學但卻更加靈活且可近性更高的方式記錄歷史。兩組計畫亦都將民眾眼裡高門檻的創作拆解成易操作的方式。
發布日期
2021.02.25
CREATORS
白色恐怖
糖業歷史
觀察報告
施懿珊的資訊(意識)戰與黃鼎云的預言(治理)術
關注網路資訊戰中的敘事模型,施懿珊的核心關懷是找出當代人生活在何種社會情境之中?而黃鼎云則是透過解析信仰中的神性的發聲方法,與其政治性的影響關係。
發布日期
2021.02.23
CREATORS
信仰
政治性
資訊戰
觀察報告
主動進擊的博物館: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下)
回顧1980年代的德國,民間主動介入並嘗試各種工作方法與展演形式,大幅度地捲動整個社會對於轉型正義工作的關注與參與,使得歷史反省工作不再只限於一小群人的奔走疾呼,而是真正地擴散到了社會之中。
發布日期
2020.11.17
恐怖地誌
行動博物館協會
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歷史考掘的民主化:由民間而起的新歷史運動(上)
德國的歷史考掘運動中,帶有深厚的左翼基因,自「由下而上的歷史」、「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觀念輸入後,也隨即與1980年代的「另翼運動/新社會運動」浪潮結合起來,新的歷史研究主題因而浮上檯面。
發布日期
2020.11.17
歷史工作坊
歷史研究民主化
轉型正義
駐地
洞窺基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基隆防空洞
基隆全市有90%為山坡地,這個城市就這麼因地制宜的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山洞作為防空洞。這些防空洞分布在基隆的大街小巷裡,這樣的空間在基隆隨處可見,卻常常被視而不見。
發布日期
2020.11.03
歷史地景
空間活化
防空洞
觀察報告
病毒、例外狀態、危脆性:當前生命政治情境的一些反思
當疫情開始在歐洲擴散,全球知名哲學家莫不對疫情與防疫措施發表評論,引發熱絡的論戰。姑且不論各自立論點的差異,本文主要的目的在於釐清這波論戰的一些關鍵,進而反思當前的生命政治情境。
發布日期
2020.09.11
COVID-19
危脆性
生命政治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劉郁青
執編
王萱、高慧倩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