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今年9月於C-LAB再次啟動的「玩聚場」,以「神!精!」為發想主題,招集了11組以上的藝術家,在長達九天的「2019玩聚場Play Arts――夏日藝術節」,策展人孫平與林昆穎邀請民眾走入C-LAB,一起體驗什麼是玩到神、玩到精,玩出超專業!
在孫平眼中,玩與創作如此相似,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今年的「玩聚場」提前於8月規畫了一系列工作坊,讓藝術家創作過程幾乎「公開透明」,孫平解釋:「臺灣其實不缺少藝術表演、美術作品的展覽或演出空間,但『玩聚場』想要讓藝術作品成熟之前,受到不同的外部刺激,無論是與觀眾產生關係,或與其他創作者擦出火花,透過這些前期的碰撞,讓來到這裡的藝術家減去創作過程的慣性。」
「空總一直標榜,這裡是能夠接受失敗的地方,我也希望落實這句話,而不只是一個象徵性指標。」孫平以此作為策展發想,她感嘆亞洲文化特別害怕失敗,因而模糊了失敗與失誤兩件事,「害怕失敗的心理反而會造成一種失誤,讓我們忘記在創造過程裡,失敗乃常見之事。導致我們常在終點以結果論來判斷成敗,也會衍生出一種慣性,為了遵循不失敗的步驟,逐漸失去主動性、好奇心。」她認為,如果能更有意識去思考「過程的意義」,就會發現自己是主動追求冒險,而非被動接受冒險,這點微妙的心理差異,將左右自己對失敗的接受度。
「不是每個藝術家都願意把不夠成熟、完整的作品呈現在觀眾前,所以我們鎖定的藝術家都是玩心很強,願意創作過程和觀眾頻繁互動;而且心臟要蠻大顆的,確保彼此是真的能夠接受失敗的可能。」孫平也一直提醒藝術家多跳離原有的創作脈絡,過去曾因售票壓力、成本考量、機構限制等因素無法嘗試的冒險,都可以來「玩聚場」打破規則,她笑著說:「如果我們只做出本來就很成熟、既定想像模式的創作,就不好玩了啊!」
這也是她邀請跨界藝術家林昆穎一同策展的原因,他具備一種好奇寶寶性格,勇於將創作視為遊戲,享受冒險的可能、探尋自己的邊界。「我期待『玩聚場』能帶來一種開放的感覺,讓藝術家享受主動的遊戲,因為最好的創作狀態是放鬆的,藝術家才能享受其中,而觀眾可以輕易辨識。」林昆穎說。
為了要玩得熱鬧,今年「玩聚場」將現場展演部分延伸出四個研究方向,「遊戲身體」以電競探究身體的感知,連結表演藝術、身體藝術,分析遊戲的本質;「流動現場」運用C-LAB內部的建築與交錯道路,特殊的半封閉式空間,舉辦戶外活動,例如街道遊戲與戶外遊行、遊行快閃,打破「坐在定點看表演」的藝術展演形式;「擴延感官」將遊戲由外往內延伸,準備挖掘參與遊戲者的身體、腦部,在遊戲中會產生什麼變化;「社群協作」則準備打破族群與年齡隔閡、開拓議題與藝術直接連結的可能。
這四個方向呈現方式包括現場展演、肢體運動、電影放映、馬戲釘孤枝、午後市集、共食派對、遊藝實驗室、大哉玩講座。一切必須好玩到專精,接著發展成藝術創造,是孫平與林昆穎的策展想像,「以星合的活動為例,馬戲表演者陳星合不是玩而已,他是從玩一顆球,創造玩球的遊戲,最後昇華成一種藝術表現。你會發現玩遊戲與玩創作有個共通點,都是主動的行為。」孫平說。
典型的表演已經有了固定儀式,觀眾看完表演後拍手、離去,藝術家、表演者與觀眾保持了一段距離;但「玩聚場」想要營造出一種更接近觀眾的狀態。沒有觀眾席跟表演者之間區分的界線,只有一股玩在一起的氣氛。例如「擴延感官」,觀眾必須真的在現場睡覺,才能被藝術家分析腦波變化。孫平形容,當觀眾跟表演者的作品非常接近,所感受到的魅力或是關係連結裡抽象的生命力度,都將與典型的藝術創作不同。
孫平與林昆穎也認為,C-LAB的特殊建築型態與歷史背景所營造出的神祕色彩,對策展人與藝術家雙方都是難得的刺激。例如兩人在首次開會時,竟然同時提到「退儀邦」,這個由陸海空三軍儀隊退伍弟兄組成的專業儀隊表演團體,是唯一著軍禮服、持制式M1步槍實施正統儀隊操槍的表演團體,既充滿活力、又有絕對的規範,充滿了矛盾性。「和退儀邦性質完全相反地團體,是為兒童爭取自由遊戲權利的特公盟吧!但兩者其實有所呼應,因為會盯著儀隊瞧的人是誰?就是小孩!他們崇拜的眼神,源自於儀隊不屬於日常生活,光是那種特殊的行走方式,就走出一種力道、一種時空感。」孫平分析。
「神!精!」兩個字,可是說是稱讚,也像是挑釁,如林昆穎所說,以玩到專精作為一種藝術型態的表現,「玩聚場」所期待的是藝術家與觀眾一起跳出生活的慣性,願意給自己一個跳出框架的機會,一份參與遊戲的主動與熱情,誰都無法預測在「玩聚場」會發生什麼,只要帶著好奇心來大玩一場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