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
駐地
群像
觀點
檔案
短波
CREATORS
錄像 |
不是用看的,用體驗的: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
AR、VR、互動、沉浸式為近年影像創作趨勢,但是本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卻不見這些熱門字眼,標榜回歸以原始的方式觀看影像。策展人林怡華和游崴挑選意象式或概念性強作品,邀請觀眾以放鬆的姿態前來「體驗」影像。
沉浸式藝術是Buzzword,還是不可不知的「創新概念」?
對於沉浸式藝術的推崇,是否只是每次新科技出來後,社會經常出現的盲目崇拜現象,還是這種藝術形式真的能成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改變?
跟悲傷的人一起跳舞:火,以及眾的平面
吳思鋒記述創作者林正宗如何經驗弄鐃科儀的田野調查與在地轉化,也讀出圓劇團嘗試取徑庶民文化發展當代馬戲的用心。他同時將視線投向90年代前後與近幾年這兩段劇場積極連結民間文化的時期,探究這股風潮的內裡與中途斷裂的原因。
今日痛快:來中正堂分泌腦內啡,爽一下
展覽「今日痛快」將舞廳拉到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中正堂內,以「身體、影像、空間」作為關鍵字,開放民眾在錄像與歷史場域交織出的氛圍中,參與肢體舞團的現場排練,拋下包袱在中正堂解放身體,讓今日痛快一下。
在語言與記憶間找尋文化的實驗:臺灣錄像藝術的語言切面 2007–2011
從2007年起到2011年約莫五年之間,當時30歲前後的臺灣年輕錄像藝術家們對於語言、記憶與認同之間的關係不約而同地產生興趣,由此各自展開了找尋文化底層結構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