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
駐地
群像
觀點
檔案
短波
CREATORS
地方記憶 |
妖怪與後殖民臺灣:雞屎藤舞蹈劇場的民俗題材轉繹與創作
相較於日本從百年前便萌生之妖怪學研究,臺灣直至近年才因中研院學者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開啟了從人類學、民俗學角度正視過往被視為「鄉野奇譚」的鬼妖民間傳說。接下來的文壇掀起了一瀾妖風:何敬堯、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行人文化實驗室附屬妖怪研究室等創作者各由不同視野重新耕掘臺灣妖怪文獻與建構新論述
林怡華:從「映像節」到「南方以南」
「唯有站在土地思考,才有被山陶冶的可能。」這是藝術團隊「山冶計畫」的標語。這個團隊秉持文化永續與共享的核心價值,推廣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展演,近年主要策劃的項目為2017年宜蘭「映像節Parallax:破壞控制」與2018年臺東「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