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觀察報告

神的願力與人的業力:朱駿騰、黃艾倫、黃詩珊「陰合幽冥――從邊界浮動性探索漂泊的有機韻律」

一個地方的人文與自然特色越豐厚、歷史與文化層次越深刻,有時五色斑斕,卻會令人目盲。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22.04.07
撰文 謝鎮逸
CREATORS 2021土地社子島神明

作為基隆河與淡水河流域的交會處,社子島是一塊在地圖上被包覆在臺北市區的沙洲。過去雖因土地政策禁建了50年,卻也保留了不少農地、工廠、港口等樸素的生活場景。隨著地緣因素,過去對流水屍的供奉也讓這裡發展出許多的陰廟文化。高人口密度的臺北市內有著如此與世隔絕的域外之地――建設老舊,歷史卻凍齡;社子島似島非島,既老又年輕。雖然經濟作用影響下的地景看似世外桃源,但社子島更具魅力的,除了是其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更是因為社群與居民們具備著自身獨到的個性。

也許是看中了這種層層疊疊的內外循環生態,藝術家朱駿騰決定聯合劇作家黃艾倫、專業電影製片人黃詩珊,一同展開未來預計發展成為電影長片的前置研究計畫。在此之前,朱駿騰亦率先完成一件錄像作品,於2022年2月起在香港CHAT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再紡東亞系列二:邊織邊拆的網」中展出。本文作為計畫「陰合幽冥――從邊界浮動性探索漂泊的有機韻律」的觀察報告,意在整理「黃黃朱」三人團隊在這段期間的發展狀態,以及個人對錄像作品的前期觀察。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流域的交會處,是一塊在地圖上被包覆在臺北市區的沙洲。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社子島似島非島,既老又年輕。

觀察中的社子島

當一個地方的人文與自然特色越豐厚、歷史與文化層次越深刻,五色卻會令人目盲――以至於攝影機之眼進入現場,反倒容易花多眼亂。那麼多的自然風景、生態地景、習俗文化、好人好事、歷史縱深、事件議題……越快舉筆、舉起攝影機的,只會顯得自己越輕佻。這塊城鄉結界貌似平易近人,但若要深入內裡,不認真把自己投入其中的話終究只會是霧裡看花。

朱駿騰選擇落地社子島,租下了落腳住處,準備以生活於此換取對環境的認識。然而計畫並未如想像中順利;方才入住一週,全臺即因疫情頒布三級警戒,原本該積極展開人際網絡的建立,卻被不可見的病毒亂了陣腳。眼看新生活貌似落定塵埃,轉眼卻即成死灰。數個月以來,社子島的日常亦被打亂,在新居所閉關隔離的藝術家沒藝術可做。田調下不了田,交陪沒有人陪。

去年7月的一個清晨,解封未全解封,訪視朱駿騰這數月來的住處,並在其帶領下前往農地拜會在地居民,其中一位是「社子島自救會」的發言人李華萍。此外,也造訪了一連串團隊有意發展的關鍵創作場景;如河岸邊的東山宮、平地聳立的巨型鴿舍、社區共餐的菜寮、岸邊抽水站、福安碼頭、船屋、濕地等。

社子島上祭祀著許多落難神明。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8月中旬,社子島環評在即,「社子島自救會」發起抗議活動,誓言絕對不能讓市長就此將社子島給「輾過去」。17日,內政部都委會就北市府申請延長開發期限審查,眾人齊聚內政部營建署大門口,兩派居民的強烈對立,黃綠背心間相互叫囂。18日,臺北市政府前廣場,市政府緊接召開環評續行會議;身在數百名警察包圍前線抗爭居民的陣容裡頭,不僅被迫無距離接觸群聚、甚至還有推擠擦撞,陳情書的內文始終懸置在市長的目光以外。這兩天看著駿騰與詩珊走進現場,默默地從旁觀察著他們的行動;在疫情趨緩不久的當下,與社子島居民、警察的皮膚往返相互零距離摩擦,縱使並非真的害怕什麼群聚,但只要一想到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們依然不畏強權,在警員們的強硬攔阻下堅持與之斡旋的身影,還是會不免感到憤慨。

因為疫情突然進入三級警戒,為了計畫而落戶社子島的朱駿騰也因此被打亂了原先的規畫。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大概還是要等到疫情趨緩的8月以後,田調工作才能再次持續進行。這段期間,朱駿騰也購入了一台新的攝影機,準備不時地走踏、拍攝。游擊式的拍攝,其實也跟他之前在處理不同個展創作時的狀態雷同;只不過因為這次有了團隊的加入,才能透過溝通與對話讓整件事情變得較有彈性、激發性。

來來去去又原地打轉

在等待錄像作品正式完成之前,得以在本文截稿前搶先一窺朱駿騰在進駐社子島這段期間所拍攝的影像素材。據其所述,目前將會以三個對象作為錄像作品的敘事主軸。

首先,是團隊在與「溪洲底土地公」的現任爐主溝通與交涉下,有幸請出土地公本尊拍下繞境出巡的景象。「夜弄土地公」是社子島每年元宵節的重頭大戲,「溪洲底土地公」是社子島最早亦是最重要的「夜弄土地公」主角,原木為一塊浮木,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都會綁著紅帶安坐在神轎上,在沿路的眾人與炮竹聲伴隨下繞境巡守。扛轎人皆為男丁,赤裸上身只著白短褲、頭戴斗笠打赤腳。從影像上看來,藝術家安排土地公在兩位扛轎人的護送下,走上河堤、攀上鴿舍;一路沿著社子島地景巡禮。扛轎人抬著厚重實木的土地公與神轎,雖然走了很長很遠的路讓人不由得替他們喊累,但倆人在行進的路上依然眼神堅毅。第二條敘事線是朱駿騰在社子島上結識的一位女性友人;她曾經是自救會初期的成員之一,很早就開始關注開發議題。在歷經個人生命與家庭的變動轉折以後,讓她重新思考了自己跟社子島的關係。女人覺得自己一無所有,現在居住的房子也並非屬於自己。藝術家設計了一個橋段,讓她沿路拾荒,所拾撿的物件冥冥中都跟「家居」有關係。第三條敘事線拍的是朱駿騰於社子島租屋處的鄰居,一名到處自拍的少年。青春、有活力,在理想上是壯遊天下的年紀但此時此刻生活在社子島上。他四處遊蕩,踩上坍塌的社子島入口地標自由女神像,走入見證社子島命運的東山宮,撥一通接不到外界現實的電話。

在其中一條敘事軸線中,女人沿途撿拾居家物件。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在社子島四處自拍的男孩,在島上壯遊。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2020年初,因為要在關渡美術館舉辦個展「來去匆匆」,朱駿騰開車頻繁穿梭出入社子島,更形同感召一般促使他啟動是次創作計畫。一步步地深入走踏,先別說什麼「臺北曼哈頓」,讓他有著既視感的這塊沙洲地,反倒更像是一座關於臺灣島嶼的隱喻。有關那些作為歷史的交會處與集散地,或是封閉卻又亟欲向外拓展的慾望;人們來去匆匆,成長卻緩緩,等待突圍的時機到來以前,又如迴圈般一直原地打轉。

變與不變的宿命

從該錄像作品的設定來看,三條平行敘事之間雖然看似一直往前推進,然而行進的方式卻不一樣。他們彷彿各自在同一座社子島上,卻踏上截然不同、只屬於自身的公路電影。土地公乃社子島上地位最高、最老的神祗,卻沒有固定廟宇、「無家可歸」;在定期更換爐主的情況下只能不停移轉、流動。男生駐守在社子島上,與全球最多人嚮往的都會(紐約)之意象合照、與被拋棄後無度漂泊最終安身立命於東山宮的神像合照。女人在困頓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終於親手毀滅那些一直追隨著她的記憶象徵,無非是看透終將告別的過去。在某種象徵意義上而言,作為投射人們慾望的未知性願力(神明),與作為寄予慾望的普世人們之業力,兩者在封閉的迴圈中其實常常都是彼此互文、互為、互檢視,神人眾生皆困頓。業、願之間一體兩面;而致力於打破封閉系統、突圍恆常價值的,卻也得先與過去進行交換。

土地公在兩位扛轎人的護送下,走上河堤,沿島巡禮。圖/「陰合幽冥」計畫團隊提供

作為投射人們慾望的未知性願力,與作為寄予慾望的普世人們之業力,兩者在封閉的迴圈中其實常常都是彼此互文。

朱駿騰為此表述:困頓和迴圈的來源,其實就來自於我們似乎常常需要明確的一條路、一個座標、一個慾望與念想。言下之意,我們終其一生試圖去尋找出那條出路,但反倒是不停在製造迴圈、原地盤旋。一如拍攝計畫中的賽鴿,其歸巢性以及等待著鴿子飛回來的馴鴿人,都是如此這般原地懸置著。

其實社子島居民們也並非如此抗拒改變,大家也不是真的反對土地開發;如果有好的機會,大家當然也會考慮離開的可能。只是,在許多事情尚來不及被好好談判,提出更好的規畫方案、更公平的對待方式之前就要被輾過去,這是讓人所無法接受之處。而土地公的願力,是否能擋得住市政府莽橫的開發業力?「陰合幽冥」計畫藉由這一個守護、庇佑地方的土地公神明,以及彳亍島中、尋尋覓覓的人,重新檢視這片土地長年的滯留命運。雖然電影長片計畫還在籌備前期的路上,但錄像作品的先行誕生將會是團隊的一次階段性成果呈現,格外讓人拭目以待。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22.04.07
撰文 謝鎮逸
CREATORS 2021土地社子島神明
Author 作者
謝鎮逸在臺馬來西亞人,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電影評論人與研究者,關注跨領域論述的分離與接合。現為IATC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理事,《Artism Online》臺灣區主編。2019年「焦慮的年代:馬來西亞影展在臺灣」共同策展人。曾任「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牯嶺街小劇場年度節目觀察委員、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委託年度觀察員、金馬影展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More 相關文章
觀察報告
找尋自身的創作方法――花逸芯創研計畫「聲迷耳眩」
「錯視的例子俯拾皆是,也較常被注意到,而錯聽卻不容易被發現。」花逸芯的CREATORS創研計畫「聲迷耳眩」即是從「錯聽」出發,探索聲音中創作的可能性。
發布日期2022.04.13
CREATORS 2021聲音錯聽
觀察報告
自然、超自然與一張無盡的歌單:與「引爆火山工程」的淡水基隆河半日遊
我所參與的這個小出航計畫來自於「引爆火山工程」,他們近年致力上山下海,翻轉社會與自然、人類及其周圍生態的位階,並嘗試從中找出找出科學和非科學之間的模糊領域。
發布日期2022.03.30
CREATORS 2021實驗生態跨領域
觀察報告
為自己量身打造一款更直覺的數位創作工具,談李亦凡「瘋狂影像工具」
李亦凡形容過往的創作過程,如同一位鋼琴家在彈奏無法即時發出聲音的琴鍵,過程反覆且不直覺。希望可以透過創作工具的開發,捕捉那些創作中的靈光,打造出一個更為靈活、自由的創作狀態。
發布日期2022.03.23
CREATORS 2021瘋狂影像工具系統音像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