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駐地

芬蘭仰仗森林建國,也用木結構建築反轉都市地景

入圍2018芬蘭建築獎決選的圖帕拉學校,是匯集當地所有木構行業之力建造而成。圖/Ville-Pekka Ikola攝影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19.06.19
撰文 巫祈麟
木建築森林資源綠建築

雖然同屬北歐國家,當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姿態問芬蘭人:你們是驍勇善戰、很會造船航海的維京人的後裔吧?!他們中有95%很可能會非常有禮貌但又有點害羞地表示:跟其他北歐國不一樣,我們是從「森林來的人」。截至2017年,芬蘭的森林總覆蓋率高達國土86%,面積約為2,620萬公頃,是歐洲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自19世紀中期,因為工業革命帶來蒸汽機需要不停運轉的需求,芬蘭林業開始蓬勃發展,直到芬蘭自俄國獨立整整一百年的前一刻,芬蘭約有70%的出口額來自於林業,要說芬蘭以森林建國也不為過。

「森林正在吞吃我們的國土!」近年專注於木結構建築的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曾在幾次公開演講裡表示。尤其在芬蘭北部,森林資源豐富,每年扣去工業林業和自然代謝的森林消耗,森林仍生生不息的在商業林區中以25%的速度擴張,這當然和國家政策希望能大幅度的保留自然資源,將人口集中於城市有關。加上林業在取木時遵循嚴格的環保標準,採用更先進的伐木運輸設備,有效減低伐木對自然的侵擾。如何應用這項可再生的資源,也是芬蘭政府制定國家發展政策的重要方針之一。芬蘭以林業起家的幾家跨國大公司如斯道拉恩索(Stora Eso)、芬歐匯川(UPM),大力推動以紙材代替塑膠的可行方案,而將森林資源轉化成建築材料亦是其中選項之一。

請容我先聚焦在芬蘭北部,人口雖只有八千多人但佔地約為屏東加高雄、為臺灣六點六分之一大的小鎮庫赫莫(Kuhmo)上。這兒是非常典型鳥不生蛋的芬蘭小鎮,鎮上就一條大街,如果你有機會像筆者在11月從赫爾辛基開六個多小時的車,在下雪的冬夜裡初到此地,投宿大街加油站旁的唯一旅館,而在旅館餐廳唯一能點到的就是微波加熱後難嚼的比薩,你對此地的第一印象肯定和我一樣十分銘心深刻。

庫赫莫鋸木廠是當地鎮民最大的營生單位,採收原木料加工成各種產品,並回收廢柴用以發電,鋸木廠周邊的木結構建築產業亦蓬勃發展。圖/巫祈麟攝影

百年以來,從最初採集來自大自然的食物,到隨著人類工業的發展,木材變化出如燃料、紙張、傢俱與建材等多種具商業價值的產品,小鎮居民就是靠著森林與木材維持生計。

庫赫莫鋸木廠(Kuhmo Oy)是鎮民最大的營生單位,鋸木廠從方圓百里之間的森林採收原木料,加工成各種產品,行銷全世界,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造紙。鋸木後的廢柴全數回收,經過乾燥壓塊特殊處理,送進鋸木廠旁邊的發電廠當生質燃料。發電廠所產生的電力除了足以供給鋸木廠所需電力之外,還能供給全鎮70%的電力。

鋸木廠周邊尚有大概近五年來,從供應上游到下游的CLT木結構建築產業正蓬勃發展。CLT(Cross-Laminated-Timber)為「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其建築結構強度可替代混凝土,抗震性能十分優良,能防火防蟲蛀,以預鑄工法高度配合電腦精密運算的方式進行,可大幅減少工期。CLT反轉傳統對木建房的安全疑慮,已是全球綠建材與綠建築的熱門選項,在人工相對亞洲貴的芬蘭,與傳統以水泥為主建材的房子相比,可以節省30至60%的建築造價成本。人住在木頭蓋的房子裡,還能享受更為健康的居住環境。過去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汙染排碳來源是在地球上挖洞,用鋼筋水泥蓋的房子和高樓;在把材料換成木頭後,所蓋的建築則會變成全天候運轉的空氣清淨機。

目前全球最高的CLT木建築Mjøstårnet大樓。圖/Voll Arkitekter攝影

走進芬蘭第一家CLT原木料廠跨璉(CrossLam),沒有一般工廠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和雜亂無章的陳設,反而因為要照料木頭,工廠空間裝設恆溫加濕的設備,到哪兒都聞得到特有的森林香氣。工廠裡只有大型機具把從鋸木廠來的原木壓製成CLT的運轉聲,工人們的身影大多是在電腦螢幕後頭,監看機器運轉的情形。走出工廠不出幾步路,就來到以模組化生產建築結構的CLT房體結構預製廠艾倫桑博(Elementti Sampo)。和RC水泥結構建築不同,CLT木構建築在基地組裝時,基本建築的外體和內裝管線,連同開窗門都已經在預製廠裡組建完成。製成後的CLT房體模組運至基地,再用吊車機具和極少的建築工人,就能像蓋樂高積木一般把房子蓋好。房體規模從小型渡假房至高樓大廈、集合住宅、購物中心、醫院、安養中心都有案例。截至2019年春季,全球最高的CLT木建築是座落在挪威的布魯蒙達爾(Brumunddal)、高85.4公尺共18層的Mjøstårnet大樓。

人類有熱愛比高的天性,用木結構與RC結構建築爭高,或許是兩種建築材料難逃被相互評比的宿命。但若更接地氣一些,將森林資源和芬蘭最引人稱道的教育結合起來,這樣令人歡喜的聯姻案例在庫赫莫也能看見,那就是集小鎮所有木構行業之洪荒之力所蓋出來的、入圍2018芬蘭建築獎決選名單的建築作品圖帕拉學校(Tuupala Timber School)。這所公立學校主要是為日托中心和九年國教所設置,服務年齡層是從三歲幼兒到十五歲的青少年與教職員。在設計之初,就以空間能多功能開放應用為導向。學校最吸睛的地方莫過於中庭大開天窗,大氣地露顯木構紋層的獨特氣質,也讓光照能自由灑進、創造幻目光影。配合芬蘭國教方針的轉向,以跨學科領域式主題教學,學校教室的牆板和課桌椅、教具,可以視教學需要自由移動,連一般只是過路的走廊也能變身教學現場,完全不浪費空間。

圖帕拉學校將森林資源與芬蘭最引人稱道的教育結合起來,空間可依教學需求自由變換。圖/巫祈麟攝影

人類有熱愛比高的天性,用木結構與RC結構建築爭高,或許是兩種建築材料難逃被相互評比的宿命。但若更接地氣一些,將森林資源和芬蘭最引人稱道的教育結合起來,這樣令人歡喜的聯姻案例在庫赫莫也能看見。

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建築作品《鐸棲》(Tuohi)。圖/巫祈麟攝影

話說回來,到底芬蘭的森林資源過剩到什麼程度呢?詢問建築師馬可,他和地產開發商樂基亞(Leaka)今年剛完工的六層樓住宅《鐸棲》(Tuohi),全棟使用小鎮的森林材料木構,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樹長回來呢?他答:「精算過後,二分多不到三分鐘,自然之母就把我們用上的木頭長回來。若芬蘭還是依照老路把林業資源化為紙漿,實在暴殄天物。」然而可喜的是,政府從中央到地方也積極回應木結構的需求。最新的案例是赫爾辛基大首都地區萬塔市已經規劃,在新劃定的都市區域內,所有建物都要以木結構作為建築的主要材料。照這發展態勢看來,小鎮與芬蘭還能靠天然森林資源,甚而反轉都市的水泥地景,創造永續傳奇。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19.06.19
撰文 巫祈麟
木建築森林資源綠建築
Author 作者
巫祈麟臺灣出口正港外籍新娘!在實體報業還算興盛的年代,在《破報》任職記者四年有餘,勾搭那時所謂地下文化。婚後隨夫婿移居芬蘭,遂見習建築至今。目前正學著如何戴上菜籃媽媽的濾鏡,感受覺察北歐人居環境。文字報導/翻譯作品散見於《破報》、《今藝術》、《Art Plus》、《La Vie》、《MOT Times》、《藝術收藏+設計》、《ACT》、《城市環境建築》、《準建築人手札》和《表演藝術雜誌》。
More 相關文章
駐地
另一種獨立電影院:不只是放映與空間經營,更是建立社群連結的藝術
今年夏天,筆者到柏林參與獨立電影空間「SİNEMA TRANSTOPIA」舉辦的第二屆「Cinema of Commoning」研討會。與其說是正經八百的研討會,它更像是一場電影空間經營者的同好會。
發布日期2024.11.13
社群空間電影
駐地
將注定遠去的礦業時光,以復刻而凝練:英國黑鄉生活博物館
「生活博物館」是一種透過歷史場景的再現,讓觀者體驗過去的博物館形式。位在英格蘭達德利(Dudley)的黑鄉生活博物館,興許是英國最知名的案例,其場景之精彩不只讓時代犯罪影集《浴血黑幫》多次選址拍攝,更在館方行銷團隊的操作下,在社群上累積了120萬粉絲的高追蹤數。
發布日期2024.08.14
博物館歷史生活博物館社群行銷
駐地
朝向一種脆弱的紀念:綠島上的人權藝術
一踏上綠島,島上的自然環境就會鋪天蓋地襲來,壓倒性地征服著人的理性。在往常的討論中,經常更加著重探究、還原島上監禁政治犯的歷史,卻忽略其強烈的天候與環境條件,如何可能改變人們看待歷史的方式。
發布日期2024.04.18
白色恐怖紀念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