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觀察報告

許你一個無性的未來?顧廣毅《延遲青春》

「延遲青春專案」設計出一套專屬於該政策的獨立視覺系統,其中包含象徵「無性形象」的淺藍色制服。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20.06.23
撰文 黃鈴珺
CREATORS 2019性別推測設計

【計畫簡介】
2019 CREATORS創作/研發進駐計畫
顧廣毅:延遲青春

顧廣毅的創作關注於臨床醫學、人類身體、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及性別議題,嘗試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並藉此思考科技、人類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延遲青春》計畫將情境設立於2050年的臺灣,並預設了不同角度的性別思想。在未來世界裡,保守團體成功地掌握政治資源,改變了臺灣關於性別的政策制定。更透過與醫師合作和用藥策略,讓全國青少年藉由施打激素進而延緩青春期的發生。透過未來情境的想像,推測一個虛構世界的樣態,使人們關注青少年主體與性的深入思考。


 

《延遲青春》中設計的針具裝置。圖/顧廣毅提供

顧廣毅的《延遲青春》以關注臺灣的兒少性自主、性別政策、性別平等教育,以及醫療科技的現況及未來可能為構思基礎,並進一步虛構了一個在2050年的社會情境:臺灣政府已透過醫療技術介入,作為性別政策執行的助力,藉以控管孩童的性成熟發展,在將第二性徵的出現視為引來性慾望的前提下,藉由改變定義青春期的時間點、運用人為方法將之延緩至18歲,試圖免除性慾所帶來的煩憂,進而過著「純淨無慮」的生活。而執行方法則是讓父母每月替孩子定期施打「促性腺激素釋放作用劑」(Leuplin)來抑制第二性徵的出現。

從性平教育爭論所見社會兩端的光譜

《延遲青春》中的虛構設定,來自當今臺灣社會持續發生關於性平與教育政策的對立觀點與爭議,這些分佈在光譜兩端的激辯多半來自於性別保守團體與性別平等教育團體雙方針對「人類對『性』的掌控程度」的認知態度與歧見,亦關乎身體性成熟的實際情況以及現行法律對於性行為的發生,兩者在年齡規範上的矛盾。因此,每每與顧廣毅聊起他的計畫,言談之中常會圍繞著這些現況所接連出現的新聞與討論。自2017年5月24日司法院公布「大法官第748號解釋」後,歷經近兩年的時間,臺灣終於在2019年5月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相關的同性婚姻法律也在同月24日生效。然而與此同時,仍出現要求縮減人工流產施行期限的「八週禁墮胎公投提案」。甚至到了2019年11月,也發生了高雄港和國小教師劉育豪所教授的性平教育個案課程 1,因當中解釋到關於保險套提供的安全性行為不分性傾向的衛教教學,被政治公眾人物斷章取義地以「小三交肛交、小六教性高潮」等用語曲解成校園亂象的新聞,相關觀點對立的輿論仍層出不窮。

其中,關乎性教育最適切的教授時間點、性教育課程內容該如何談論「性」而非一昧「去性」,正呼應《延遲青春》所欲探究的內容。雖然是針對未來社會情境的想像,但計畫裡所使用的注射藥物卻是現在就已作為規範使用中的正式醫療藥品2,透過這樣的計畫凸顯假設情境中弔詭的政策與回應社會氣象。比起著重尚未發生的科技所帶有的科幻感(science fiction,簡稱sci-fi),顧廣毅提到這樣的創作概念更偏向「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或者同樣傾向探索未來情境且不以解決問題為最終導向的「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或譯推測設計)範疇。配合工作坊中醫療專業知識的導入,某種程度上亦加深了此未來情境的「可信度」與「可行性」。當性平教育在當前臺灣社會不時淪為政治操作的手段之一時,這樣的情境更為《延遲青春》增添一份諷刺預言的意味。然而,現實事件的荒謬往往不亞於情境想像的設定。

透過《延遲青春》計畫中對於30年後社會情境的推測,乃至於依此衍伸出的擬政策之宣導,顧廣毅更為此製作出一系列的識別系統、文宣等作為參照。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延遲青春》中設計的針具裝置。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何謂順應自然?關於生命成長的意識形態

回到個體發展來看,每個人的性啟蒙不一定伴隨著生理的性成熟,人對於性的好奇,在心理層面會發展出自己的時間軸線。顧廣毅認為這便是以「性」相關議題為創作主軸時的有趣之處,他說道:「你以為的理所當然事實上都是來自於你的經驗,然而每一個人的經驗又是如此不同。探索性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個情境設定等於是阻斷大家的探索。」若以此檢視《延遲青春》中的關鍵藥劑「促性腺激素釋放作用劑」,在現實中這個藥劑本來就被使用於因為提早出現第二性徵而長不高的孩童身上,然而提早來到的青春期何嘗不是那些孩童順應自然的發展呢?

透過數據統計與比例觀察,在醫學判定中是有權訂定「七、八歲就來到的青春期是屬於病理狀態」的普遍性標準,是被認知有違所謂的「自然發展」。因而醫生可以透過藥物抑制,使孩童成長至小六或國中才進入青春期階段。顧廣毅認為這些正是「某種關乎生長的意識形態」,擁有牙科專業背景的他提到牙醫的臨床經驗也有類似的弔詭之處,譬如多數選擇矯正牙齒的人並非基於咬合健康考量,而是以「把牙齒排到最完美且整齊的位置」視為自然、一種理想性的自然。於是,真正的「順其自然」變成一種模糊甚至被亟欲排除的狀態。

《延遲青春》中擬仿政令宣導形式製作的衛教影片,展示官方解說、父母替孩子施打「促性腺激素釋放作用劑」(Leuplin)的示範影片。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延遲青春》著墨於情境結果的直接展示,包括一支擬仿政令宣導的「延遲青春專案」衛教影片展示官方的解說、藥物施打的示範與視覺象徵的畫面,同時設計出該政策下的制服、說明手冊與針具裝置的細節。

「延遲青春專案」的識別與設計系統

《延遲青春》著墨於情境結果的直接展示,包括一支擬仿政令宣導的「延遲青春專案」衛教影片展示官方的解說、藥物施打的示範與視覺象徵的畫面,同時設計出該政策下的制服、說明手冊與針具裝置的細節。為貼近如長照、戒菸或反毒議題般的政令宣導影片質感,顧廣毅與平面設計師合作,為「延遲青春專案」設計出一套專屬於該政策的獨立視覺系統。這些視覺元素,也在計畫期間成為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的「城市震盪」展覽作品之一,走進原先是軍用辦公空間的戰情大樓展出現場,內側以及靠近門邊的牆面上仍分別保留著一幅中國地圖與世界地圖,在幽暗的燈光下,「無性形象」制服的懸掛狀態,頗有博物館展示特殊朝代服飾時,為將細節明顯呈現的手法。制服顏色是貼近病號服常見的淺藍色系,並在領口等處設計成可與一般高中制服進行聯想。雖然「延遲青春專案」是保守取向的政策,顧廣毅卻選擇概念性較為前衛的制服樣式,例如下半身的設計直接整合前片褲裝與後片百褶裙的版型等。另外,亦在腋下、腹部、腿部後側三處設計便於藥物施打的繫帶。顧廣毅說道,「這樣的帶子也是比較象徵性的,因為老實說,衣服脫下來也可以打針。」

相較於顧廣毅過去同樣探討性自主的作品如《陰莖口交改造計畫》(2015)、《寵物情慾研究計畫》(2016),創作語彙與視覺呈現的彰顯性,這次的未來想像在作品調性與思考立場則都維持在一個中性地帶,顧廣毅笑稱:「乾脆給大家無性的世界,以這樣的方式引起討論。我希望對於這個計畫究竟是保守,還是能夠被接受的判斷,能顯得更為模糊曖昧。」因此,這個2050年情境背後的完整世界觀,顧廣毅也不打算在創作呈現上賦予其全貌,刻意地讓故事性降到最低限,僅給予了政策說明的客觀描述,這點也反映在作品中衛教影片的拍攝手法上,不同於時下在電視上或者電影正片放映前播送的政府宣導片中越來越常見到狀況劇的融入,「延遲青春專案」影片僅由一位扮演主播的角色,配合以google翻譯語調的旁白,解說政策內容與藥劑的施打示範。

顧廣毅與設計師合作,為「延遲青春專案」設計出一套專屬於該政策的獨立視覺系統,其中包含象徵「無性形象」的淺藍色制服,圖為計畫於「城市震盪」展覽現場。圖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30年後的性別運動:透過工作坊建構未來情境的推想

以跨領域合作為方法去完成作品中的多元語彙的建構是顧廣毅一直以來的創作特質,此次的合作對象更包括服裝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小兒科醫師、媒體公關等多方專業人士,經過彼此反覆討論,顧廣毅更回過頭來在創作上進行微調。例如打針裝置的設計,透過產品設計師出自專業的建議,以及小兒科醫師對於施打可行性的評估,得以調整成既與現實對應,又同時契合情境設定的美學風格。

《延遲青春》工作坊進行現場。圖/黃鈴珺攝影

那麼,關於情境當中未被填入的空格或說漏洞,譬如屆時臺灣的性教育或相關法律將會是如何?《延遲青春》則透過展出後的工作坊進行思辨。有趣的是,在進行分組討論之前,此次計畫中與顧廣毅合作密切的小兒科醫師朱子宏,也在工作坊中進行關於第二性徵發展、「促性腺激素釋放作用劑」的作用與臨床經驗分享,提供其他參與者更能瞭解計畫涉及的醫療專業思考與知識範疇。結合「延遲青春專案」政策的基礎資訊,參與者得以嘗試在討論過程逐步豐富《延遲青春》中世界觀的想像,並透過像是一人分飾兩角的方式,同時設想正、反兩方的對立觀點。

顧廣毅也提供工作坊參與者現行於國小、國中、高中到五專教育中的性教育課本內容,並請參與者設想自己將是在「延遲青春專案」政策下性教育教材的編撰者。並在之後,請所有人扮演該性教育主張的反對方,藉此試圖想像在30年後「性別運動」的可能內涵,並籌劃出相應的抗議行動。工作坊開展出的想像提案中,包括反諷臺灣傳統教育結合補教制度所進行的「青春期」證照考試,其他亦有迎來「柏拉圖式戀愛」的旋風式潮流,或者因青春期延遲而蓬勃興起的虛擬「性」產業體驗等種種省思與辯證。

Info 相關資訊
發布日期2020.06.23
撰文 黃鈴珺
CREATORS 2019性別推測設計
Footnote 註釋
01
課程內容說明可參閱劉育豪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公開說明。劉育豪,〈我是劉育豪,在國小三年級課堂上教授保險套的「那個老師」――「保險套課程」公開說明〉,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網站,2020.06.02瀏覽。
02
健保用藥品項查詢:柳菩林三個月持續性藥效皮下注射劑11.25毫克(LEUPLIN DEPOT 3M 11.25MG S.C. INJECTION),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2020.06.02瀏覽。
Author 作者
黃鈴珺曾從事藝術行政工作與擔任藝術雜誌記者,現為自由接案的中英/英中譯者與撰稿人。
More 相關文章
觀察報告
#地球很危險:「僻室」登陸火星的廢物、拔克與災難
「熒惑蟲計畫」以火星作為一個可能的烏托邦之境。透過三部曲的展演計畫,展現青年世代對於現況的困窘、更好生活的落空,以及對於未來期望的晦暗不明。
發布日期2020.06.23
CREATORS 2019移民階級輪迴
觀察報告
數據生態中自然法則的無法則,談張永達的「Hidden Layer of City[臺北版]」
張永達以微感測裝置測量如氣體、土壤、植物等不同標的並進行實驗,將蒐集的數據透過演算法與人工智慧,藉此讓那些身體感官所無法觸及的世界現形。
發布日期2020.06.23
CREATORS 2019數據演算法
觀察報告
超越現代性分工邏輯的身體機器,從「磁帶音樂」到《人體同步模組》
林其蔚的「磁帶音樂」歷經多次版本更新,轉向成一套可供持續開發的「模組」。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將傳統科技哲學「機械係人體延伸」觀念反轉,還原為人體動作與聲音。
發布日期2020.06.23
CREATORS 2019劇場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