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EN
Wave
短波
專屬短波發送,關於C-LAB的第一手活動訊息。
Article
文章
透過「觀察報告」、「駐地」、「群像」等單元,呈現多面向的文化主題。
Review
觀察報告
以深入報導和評述文字,呈現作者關於文化實驗的思辨與觀察。
Encounter
駐地
來自各地駐點的作者,以獨到的眼光探索世界,分享從地方出發的文化觀點。
Sketch
群像
採訪報導在地的文化實驗者,探看文化生態系的豐富面貌。
Archive
檔案
考掘C-LAB的歷史與記憶,將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保存為檔案。
觀察報告
不只是音樂節:邁向共生之前,為了臺灣歷史記憶的藝術行動與嘗試
族群與歷史脈絡繁複的臺灣,距離真正達成「共生」或許尚有漫漫長路,至少時至今日,臺灣仍有一群人奮力邁開步伐,藉由更加多元有機的形式,努力的反映臺灣的每個當下、記取過往,並付諸實踐。
觀察報告
從日光到劇場、健康優生到情慾醜怪:德國解放身體文化初探
本文探觸兩世紀以來在德國所交會發展的身體文化運動,其廣布的實踐者與實踐能量,仍大量影響著德國地下文化、德國現當代舞蹈的發展。
文化就是生活:專訪暗坑文化工作室吳柏瑋
文化就是生活:專訪暗坑文化工作室吳柏瑋
由吳柏瑋成立的「暗坑文化工作室」,以追索、建檔及傳承在地人文歷史為主要任務,希望建立起屬於「暗坑人」的文化認同,循序漸進的讓人們從文化的外部觀看者,變成文化內容的建構與延續者。
隱現的目光:關於常民攝影的初步探勘
隱現的目光:關於常民攝影的初步探勘
若傳統攝影史書寫是以聚焦的眼光劃定「藝術的」研究進路,那「常民攝影」便是點亮多盞燈火,試圖打開流動且交纏的社會文化場域。
駐地
府城的歌聲,印尼移人的音樂場景
移工不再是一群面貌模糊的外地人,音樂讓他們成為性格鮮明的獨立個體,用歌聲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音樂足跡,更將府城生活的集體記憶,傳唱到更遠的他方。
觀察報告
Proof of What?三檔區塊鏈主題展覽在歐洲
本文介紹三檔以「共識算法」為標題的展覽,藉由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的創作,探討區塊鏈所涉及的觀念與議題。
文化失根,當「地下臺灣」遇上遷葬
文化失根,當「地下臺灣」遇上遷葬
墓仔(bōng-á),一個臺灣人熟悉又陌生的詞。然而,每一門墳墓都反映著當時的工藝、習俗、經濟人文與地貌環境,更可說是先人留給後世最豐厚的文化資本,是臺灣百餘年歷史與靈魂所匯聚的精華,更是臺灣人珍貴的文化瑰寶。
「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返鄉?戲水?那些一躍而下的勇氣
「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返鄉?戲水?那些一躍而下的勇氣
過去曾至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島國從事農業技術援助工作的陳科廷,返臺後走進部落、村莊收集更多人與自然共生的傳統智慧,近年回到家鄉新北市坪林,成立了「採集人共作室」,實踐永續生活的價值理念。
實驗波
是由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
此平台延伸C-LAB核心精神,聚焦當代藝術、科技媒體與社會創新的匯流與創發,藉由精彩的圖像與深刻的文字,讓文化能夠共享,知識得以傳遞。
Wave
短波
更多
C-LAB主題市集「實驗市」
發布日期
2022.06.30
強調鄉鎮社區產業特色的「實驗市」 主題市集,以綠意生機度過夏日午後,滿足想逛、想吃、想買的各種需求。
夏天來了,出(初)來一下(夏)!
發布日期
2022.06.20
用音樂解放生活的緊繃感,在沁人心脾的樂音中消暑納涼,享受簡單純粹的開心時光。
一起慶祝「世界雜耍日」!
每一年的世界雜耍日,我們都會聚在一起玩Juggling Game!
發布日期
2022.06.18
初來一夏:野鵝泡泡兵
讓親子一起享受玩樂時光。
發布日期
2022.06.18
夏日綠洲
多久沒有好好放鬆了?快來「音樂綠洲」!
發布日期
2022.06.12
C-LAB主題市集「實驗市」
C-LAB主題市集「實驗市」
發布日期
2022.06.30
強調鄉鎮社區產業特色的「實驗市」 主題市集,以綠意生機度過夏日午後,滿足想逛、想吃、想買的各種需求。
夏天來了,出(初)來一下(夏)!
夏天來了,出(初)來一下(夏)!
發布日期
2022.06.20
用音樂解放生活的緊繃感,在沁人心脾的樂音中消暑納涼,享受簡單純粹的開心時光。
一起慶祝「世界雜耍日」!
每一年的世界雜耍日,我們都會聚在一起玩Juggling Game!
發布日期
2022.06.18
初來一夏:野鵝泡泡兵
讓親子一起享受玩樂時光。
發布日期
2022.06.18
夏日綠洲
多久沒有好好放鬆了?快來「音樂綠洲」!
發布日期
2022.06.12
Article
最新文章
更多
觀察報告
不只是音樂節:邁向共生之前,為了臺灣歷史記憶的藝術行動與嘗試
族群與歷史脈絡繁複的臺灣,距離真正達成「共生」或許尚有漫漫長路,至少時至今日,臺灣仍有一群人奮力邁開步伐,藉由更加多元有機的形式,努力的反映臺灣的每個當下、記取過往,並付諸實踐。
發布日期
2022.08.03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人權
共生音樂節
記憶
轉型正義
觀察報告
從日光到劇場、健康優生到情慾醜怪:德國解放身體文化初探
本文探觸兩世紀以來在德國所交會發展的身體文化運動,其廣布的實踐者與實踐能量,仍大量影響著德國地下文化、德國現當代舞蹈的發展。
發布日期
2022.07.26
接觸即興節
解放身體文化
身體文化
群像
文化就是生活:專訪暗坑文化工作室吳柏瑋
由吳柏瑋成立的「暗坑文化工作室」,以追索、建檔及傳承在地人文歷史為主要任務,希望建立起屬於「暗坑人」的文化認同,循序漸進的讓人們從文化的外部觀看者,變成文化內容的建構與延續者。
發布日期
2022.07.21
地方創生
文化工作
暗坑文化工作室
駐地
府城的歌聲,印尼移人的音樂場景
移工不再是一群面貌模糊的外地人,音樂讓他們成為性格鮮明的獨立個體,用歌聲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音樂足跡,更將府城生活的集體記憶,傳唱到更遠的他方。
發布日期
2022.07.14
文化
移工
空間
音樂
觀察報告
隱現的目光:關於常民攝影(Vernacular Photography)的初步探勘
若傳統攝影史書寫是以聚焦的眼光劃定「藝術的」研究進路,那「常民攝影」便是點亮多盞燈火,試圖打開流動且交纏的社會文化場域。
發布日期
2022.07.12
常民攝影
攝影史
社會
視覺文化
駐地
那些東莒島上「喫飽卡閒」的晃遊者
藝術島活動的舉辦如預期地招來觀光客,而我更在意那些一起生活過的島民們最近過得好嗎?藝文盛會如浪拍岸即退的這段時間裡,他們是否受到了影響,而是否又真的在意?
發布日期
2022.07.06
文化
聚落
藝術進駐
馬祖
About
關於我們
文化實驗,期許的是一種文化翻轉、創意撞擊的不服從態度。當實驗成為一種態度之後,各種文化倡議和新道路,將如水波、震波、音波、光波、電波,自此展開。
文化實驗場要展現的是當代的創造者文化、製作者文化、分享者文化、參與者文化,希望藉此締造嶄新的文化創作生態系,讓當代讀者從雲端分享平台出發,利用人文數位技術,結合當代藝術之眼與文化觀察的批判反思,由文化創新啟動社會創新之鑰。
《CLABO實驗波》是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發行的線上刊物,希望打造一個從文化出發的跨域實驗平台,成為文化實驗同伴的群聚之所,藉著文化實驗的嶄新故事,我們於此啟程走向未來!
Editorial Team
編輯團隊
發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主編
王萱
執編
高慧倩
Copyright
版權聲明
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像、著作、檔案、資訊、網站架構、視覺呈現安排、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版權,除特別指明外,網站內的所有內容,均為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所有或已獲得版權持有者授權使用,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保護。
未經本網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製、轉載、散佈、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若您欲引用或轉載本網站內容,除明確為法律所許可者外,必須依法取得本網站或其他權利人的事前書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