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Wave 短波 更多
Article 最新文章 更多
觀察報告
觀察藝術人類學實驗:追憶水消逝的時間感
作者記錄著他從旁觀「海水遇場:島嶼潮濕美學」計畫的成員們對深時間(deep time)的初探,除了謝一誼的人類學田野工作之外,及其以「有機鬆合作」方式開展與四位創作者的計畫。
發布日期2023.03.21
CREATORS 2022深時間潮濕美學
觀察報告
技術在藝術中如何被超限?《如果,家族旅行:一個世界(2022)》的動員與整合
《如果,家族旅行:一個世界(2022)》這項以跨地田調、書寫、影像、聲響實驗集結而成的計畫,最後發展成有著不同界面的作品化輸出。扣合「超限社會」念茲在茲的命題之一:「運用技術創造新的美學體驗」――究竟何以在本作中得到實踐?
發布日期2023.03.15
CREATORS她的實驗室空間集超限社會
駐地
記一件封存50年的地景作品:羅伯.史密森與「Sonsbeek 71」
我造訪了荷蘭埃門(Emmen)因適逢50周年,而重新開放的地景藝術作品《破碎的圓/螺旋坡》(Broken Circle/Spiral Hill),而這也是地景藝術先鋒羅伯.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生前在歐陸完成的最後一件作品。
發布日期2023.03.08
Robert SMITHSONSonsbeek地景藝術
駐地
教育推廣,土生土長――ACAC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YCAM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的經驗
位於日本本州東北的青森國際藝術中心與位於本州的西南方的山口媒體藝術中心皆落成於2000年初。本文介紹兩機構分別針對藝術教育和在地社群的連結,以及他們是如何看待藝術與公眾的關係。
發布日期2023.03.01
藝術教育藝術機構
駐地
探索得以再現現實的藝術:2022 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下)
本文續談第35屆IDFA,聚焦在電影院放映之外的多元展映形式,以及影展的其他產業機制,並藉由紀錄片影展的多樣發展,對影展的策展與紀錄片產業運作提出觀察。
發布日期2023.02.23
影像影展現實紀錄片
駐地
時代的透鏡,影像的力量:2022 IDFA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觀察(上)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IDFA)是世界規模最大的紀錄片影展暨產業活動。本文選介2022年第35屆的IDFA中幾部重要影片,以及眾導演們透過大銀幕告訴著我們,無論一個多好或多不好的時代,影像的力量,足以穿越生死、時空。
發布日期2023.02.21
影像影展歷史紀錄片